语文PLUS 教研 ID: 163196

[ 李加宏 文选 ]   

走进名著馆之《西游记》

◇ 李加宏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鲁迅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一直被读者珍视。作者吴承恩希望通过这部小说表现丰富的社会内容,反映社会的现实矛盾,表现人民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同时起到张扬人的自我价值的效果。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神幻奇异、诙谐滑稽的《两游记》吧!
  
  文体介绍·神魔小说
  
  中国神魔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虽然中国古代避讳宣传“怪、力、乱、神”。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但仍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优秀作品传世。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异域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仍广为传颂。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1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自幼喜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四十多岁才补上岁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年绝意仕进,专意著述。所作诗文大都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传奇小说集《禹鼎志》。
  
  内容概要
  
  《西游记》描写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去两天取经的故事。小话以整整七回“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突出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首要位置。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由。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修成了“正果”。
  
  艺术特色简析
  
  《西游记》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幻性
  《两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奇特人物。小说“幻”与“真”相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就是物性、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使得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多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本领极强,天不怕地不怕,有着不屈的反抗精神。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在他身上均有所体现:他拥有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斗,此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本色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斗,从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他桀骜不驯,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时,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袒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形象,跃然纸上。
  猪八戒形象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舌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太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不辞辛劳。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我们非但不厌恶猪八戒,反倒十分喜爱他。他有时聪明起来丝毫不亚于孙悟空,甚至连悟空也想不到他认为的呆子居然是这么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悟空化缘得来的斋饭,八戒吃得最多;悟空打败妖怪,八戒捡便宜……可是在唐僧眼中,他还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猪八戒的聪明之处。
  2、诙谐性
  《西游记》行文流畅轻松,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无关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有时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也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戏谑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作者将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笔下世界的鲜明爱憎。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正面人物,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他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丈二尺长的大扇。这就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性格。
  3、完整性
  在结构上,《西游记》采用串珠式结构,段落故事之间泾渭分明,体现了吴承恩的匠心独运。小说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闪亮登场,为他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埋下伏笔;“江流儿”的故事交代了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缘由;九九八十一难通过唐僧师徒、神佛、妖魔间的是非恩怨展示出来。每个故事相互独立,错落有致,又因果明确。如从红孩儿的被擒到三借芭蕉扇,引出罗刹女被遗弃、牛魔王赴宴等情节;又如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以及老鼋故意驮经落水的伏笔,都显示了结构布局的精妙。
  
  链接中考
  
  1、(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中考卷)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层级较高的名著考查题,要求考生不但要了解人物,而且能够一分为二地分析人物性格。在答题时,考生分析的内容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题目要求,此外,还应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2、(200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仿照推选委员会对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的评价,给你喜爱的名著中的某位人物写几句点评。
  示例:丁晓兵: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堪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考查内容上看,涉及名著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在形式上要参照示例,把握其语言运用的特点进行仿写,巧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尽量使语言流畅优美。本题不仅考查我们对人物的熟悉程度,还要求我们把对人物的认识,用特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做这类题时同学们要先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特点,再研究示例的句式、修辞、语气等。以上例题是用赞扬的语气点评丁晓兵的,结尾用了一个比喻句,点明其模范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仿照例句,用赞美的语气点评出这个人物的优点。
  示例:孙悟空:保护师父全心全意,斩妖除魔一马当先,大闹天宫骁勇无畏。他是一面旗帜,把赤诚与胆识,插在了人们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