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8828

[ 张志诚 文选 ]   

缘情体物解秋声

◇ 张志诚

  《秋声赋》是千古名篇,广为传颂。但学生往往不明白名篇名在何处,感人感在何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走近欧阳修,没有读懂欧阳修。或知其四岁而孤,或知其一贬再贬,说来知之甚少。《秋声赋》写于欧阳修53岁的时候,在这之前,欧阳修的经历是极其坎坷的。
  一、 家境贫寒,幼年丧父,孤儿寡母,寄人篱下,种下伤情的种子
  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出生在四川北部的绵州,出身寒微,四岁就死了父亲,过着家贫母寡的生活。其父欧阳观虽曾做过几任小官,享有微薄的俸禄,但是欧氏祖上即有施政廉洁、乐善好施的家风,其父死后,只留下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破家。其母郑氏实在难以维持艰难的生活,只好带着他投奔远在湖北随州做小官的三叔欧阳晔,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以想见,在欧阳修幼小的心灵里,笼罩着的是穷家、无父、寡母的阴云,承受着的是世俗的阴影。作为懂事明理、耿直刚劲的欧阳修,这种心头的阴霾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它奠定了欧阳修一生伤情的基因,一种潜在的、可变的、可以触发的情感因子。
  二、 荻画学书,少年苦读,科举打击,变心从俗,植下愁苦的幼苗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的欧阳修读不起书,出身江南名门的母亲就亲自教欧阳修读书,教他做人。没有钱买纸笔,就以河边沙地当纸,就用芦苇竿作笔。没有书读,就到处借书、抄书。借来书,就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读。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超人的苦读,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母亲还教育他为人宽厚方正,不避艰难,使欧阳修形成了刚毅正直的性格,奠定了欧阳修的文气之骨。然而命运并没有很快垂青这个满腹经纶、多灾多难的孤儿。17岁时,出师不利,落第随州。两年之后,又于京师名落孙山,功败垂成。一面是苦读的艰辛和几近炉火纯青的才情,一面是现实无情的打击;一面是韩愈大气磅礴、雄健宏伟的壮丽篇章,一面是言之无物、卖弄词采的西昆体和四六时文;一面是孤儿寡母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一面是功成名就后的飞黄腾达。这一切让欧阳修苦闷不已,义愤难平,而又万分沮丧。痛定思痛,他不得不变心从俗,曲线成名。在他24岁这一年,欧阳修终得金榜题名。求学的艰辛,科举的磨难,成了欧阳修青少年时期的心痛,在他的内心深处植下了愁苦的幼苗。
  三、 赤胆忠心,为官耿直,一贬再贬,宦海浮沉,埋下悲情的病根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是屈原无奈的控诉。欧阳修又何尝不曾如此?他一贬再贬,怀信侘傺。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在风云多变的政治斗争中,一个耿直的文人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是多么艰辛,想仕途通达、平步青云又是何其之难!“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这让欧阳修伤透了心。虽也云“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但毕竟放逐流离的生活是艰苦的,被贬的心情更是抑郁难平的。29岁贬夷陵,39岁贬滁州,48岁遭诬陷几乎出知同州。曾“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也曾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等等。景佑之后的十年,欧阳修在长期的政治失意中煎熬。何人能承受?!贬夷陵,从仲夏出发,直至初冬才到达,历时120多天。一家人涉汴河,穿淮河,入长江,一路行程五千五百多里,历尽千辛万苦。欧阳修自叹就如“一只哀号于长空中的孤雁”,不禁在诗中伤感地写道:“闻说夷陵任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望坡州》)这是他承受了旅途千难万险后的肺腑之言啊。宦海浮沉,更能消几番风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毕竟是53岁的老人了啊!然而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痛,却仍时时侵袭他的心头。《蝶恋花》一词里,他承受着“雨疏风狂三月暮”的打击,虽是三月之风,却堪比冬风之栗冽。他眼睁睁看着“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无奈啊,还是无奈,只落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四、 生死至交,患难与共,相濡以沫,黯然魂销,刎颈之情的牵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对瞿秋白知遇之恩的真情表白。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欧阳修与尹洙、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等人都成了生死至交,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在同吕夷简、高若讷的斗争中,范仲淹正直为国被贬,余靖为范仲淹抗颜上书据理力争被贬,尹洙为范仲淹辩护自称“朋党”被贬,欧阳修难抑这么多忠良遭陷害、直言而谏被贬,这是何等的义气,友情!由范仲淹等人发起的庆历新政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夏竦等旧官僚更是攻击他们私结朋党、祸国殃民,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因此被贬。欧阳修置个人荣辱安危于不顾,放言直谏,也遭到谏官钱明逸诬陷,先是被投入开封府大牢,后又被贬到滁州做知州……然而,昔日的友人——生死与共的战友,都先欧阳修而去了。每去一人,欧阳修即亲自为其题写墓志铭。当最后一个生死至交、今生今世最好的友人——梅尧臣谢世后,他是多么心痛啊!百思想,千系念。刎颈之情,梦牵魂萦。
  五、 叔父百年,母亲仙逝,妹寡儿病,两次亡妻,亲情的不能承受之痛
  恩同生父的三叔欧阳晔在欧阳修母子投靠其家后,在其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却对寡嫂孤侄关怀备至,这让欧阳修感恩不尽。1037年,欧阳晔逝于随州。欧阳修在为其叔父写的墓志铭中盛赞他“严明方质”“洁廉自持”,深切地表达了对叔父哺育之恩的感激之情。1052年,母亲仙逝,欧阳修守孝三年。相依为命的母亲,承载了太多艰辛的母亲,撒手而去,让欧阳修为之泣绝。三十岁之前,两次亡妻,又让其心头如剜肉滴血。1035年,欧阳修的妹夫张龟正在湖北襄城去世。年轻的妹妹无依无靠,便带着张龟正前妻所生的女儿到哥哥欧阳修家生活。妹妹守寡,再添凄凉,怎不让他叹家世坎坷?儿患伤寒,卧病在床。一切的一切,成了亲情的不能承受之痛。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欧阳修,虽然有第三个妻子薛氏相伴,有四个儿子发、奕、奜、辩在侧,却没有妻子相伴、儿孙满堂的快乐,留在他心里的只有隐隐的痛,切肤,伤心!
  六、 眼病又犯,疼痛难忍,行将就木,故友凋零,孤独晚景起悲情
  当最后一个情同手足的最知心的朋友梅尧臣离去的时候,欧阳修伤心欲绝。当他拿过梅尧臣送他的宣笔练习书法时,因在扬州积劳成疾而曾犯过的眼病却再次发作,疼痛难忍。哀思尚无以寄托,却又添心伤。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伤口撒盐!怎不让他起悲情?故友至交已经凋零殆尽,一种“天地之间一过客的旷世孤独感”时时袭上心头,却也只好一个人承受着伶仃之苦。“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四十三岁时,他已鬓发斑白,白发萧萧。而今心劳力衰,倦了!倦了!多少次告老终获恩准后,暮岁悲秋的情愫却又始终困扰着他,行将就木的感叹也不禁萦绕心头。
  七、 栗冽秋风,惊触心弦,孤灯摇曳,触景生情,索寞醉翁成名篇
  栗冽秋风,呼号愤发,惊触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心弦。如豆孤灯,风中摇曳,摇动心旌。人生之路,坎坷曲折,欧阳修饱尝艰辛;为官道上,风云多变,又让他心惊胆寒。人之将死,其情更哀。命运多舛,官运不济,历经太多的风风雨雨,怎不让他起伤情?万千情感,齐涌心头,情感洪流,一泻千里。一生一世的酸甜苦辣,终汇成悲伤极致;爱恨交织的满腔抑郁,终凝成怨府之气、人间悲情。可以说《秋声赋》就是作者的心血在流,心泪在滴。句句蕴情,字字含泪。
  缘情方可体物。我们只有走近作者,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解读作者蕴于作品之中的情感——无论其情是外露的,还是深藏其中的;也无论其行文是慷慨激昂,还是静如止水。“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明了“知人”才能“论文”的道理。欧阳修的一生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亲情,友情,忠君,爱国,恤民,体物,刚直,沉郁——百千情感,集于一身,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在凄厉的秋风中,在摇曳的灯光里,得以奔泻而出。这是他一生的辛酸、一辈子的心泪在流,怎能不触动人的心弦,怎能不感人至深啊!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秋声赋》就是一条人生的长河,它浓缩了欧阳修大半辈子的情感,其情之伤、之痛、之哀、之切,是一首绝版的《广陵散》。它又是一面镜子,让人彻悟——“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啊,“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苏轼在《定风波》里亦云“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纵观欧阳修的一生,我们更能真解个中滋味,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这是他出世之后的淡定人生啊。泰戈尔的两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和“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也启示我们要直面人生,奋斗一生。
  我曾在一个白天细读《秋声赋》,读《欧阳修传》。午夜时分突然醒来,半梦半醒之间回忆起欧阳修的一生,想到《秋声赋》,脑海中不禁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想到两句歌词。一句是“当我想你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这分明是为欧阳修坎坷的一生而动情。是啊,历经多少非人的磨难,贫穷难耐的凄凉,幼年丧父的无助,孤儿寡母寄人篱下的哀戚,恶意诋毁无辜受害的攻击,赤胆忠心屡遭贬黜的打击,两次亡妻痛失心上人的悲苦,儿患伤寒几近绝命的无奈,妹妹守寡家世坎坷的侵袭,眼疾又患病痛难忍的折磨,再加之,至交老友撒手而去后的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形影相吊,顾影自怜……饱经忧患啊,欧大人!你承载了太多的人间疾苦,这怎不叫人“颤抖”。我仿佛听见你吟诵《秋声赋》的颤音,那分明是你颤抖的心音!另一句歌词是“闭上眼望见天堂”。沧桑人生,五十天命。秋风凛冽,孤灯如豆,冥然兀坐,昔日刎颈,音容笑貌,怎能不让人想到“人间——天堂”!每一老友离去,欧阳修即为文而悼。当为最后一个生死手足梅尧臣“哀哉尚飨”之后,欧阳修的内心又会作何感想呢? 怎不让我们联想到林黛玉《葬花吟》的凄凉、哀婉、无奈、欲绝,“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啊!可以说,这夜半的冥想,恰是一个最真实的缘情体物的升华。我们只有了解欧阳修的一生,真正走近欧阳修,才会有这样的缘情体物,才能真正读懂欧阳修,读懂《秋声赋》,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蕴于《秋声赋》中的绵绵不尽、幽幽戚戚的情。
  境由心造,言为心声,读文思人,缘情体物。
  
  (新沂市王庄中学;221421)

缘情体物解秋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