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8812

[ 毛自洁 文选 ]   

感受精神的力量,提升自我修养

◇ 毛自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另一篇是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由于两篇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所以考虑将这两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学生自学,完成一篇读书随笔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
  我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能把目光投射到那些以自己瘦弱的肩膀坚守着人类良知的最平凡的人身上,感受底层的光芒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地位!从而培养自身对人的尊严与崇高的深刻认识,确立更完美的人格操守,也由此更好地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我提出了一些阅读要求:
  1. 通过你最熟悉的方式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你喜欢这两位主人公吗?为什么?
  3. 你最欣赏文中哪处描写?谈谈你的理由。
  4. 想象两位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会想些什么?
  5. 你学完这两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 最后将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写成一篇有思想、有感情的读书随笔。
  当我翻看着学生的读书随笔时,着实欣喜不已。由于在自主阅读中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和阅读爱好,对作品进行不同的解读,于是迸发出了绚丽夺目的个性火花。
  有些学生通过自读,不仅对文章的细节描写找得非常细致,而且能在细节描写的研习中细腻地体会出人物的精神所在,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比如一位学生写道:
  “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他一边说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作者反复用极具个性的语言与神态描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格斯拉眼中只有皮革和靴子。即使惟一一次对大公司表示愤怒,“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也不是源于自身生存状况而是源于对做鞋手艺质量的追求。这些真实的生活细节,既符合格斯拉普通鞋匠的身份,又将他对做鞋的痴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读到他为保证靴子的质量,用最好的皮革,亲自费很长时间去做,宁可饿死也不粗制滥造,始终恪守职业道德时,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精神异常光亮,值得我们投以十二分的敬意!
  有些学生还通过图书馆、上网、请教教师等方式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把对人物的评价与之紧密结合,使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深刻到位。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文革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在那些岁月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怀疑、背叛,即使亲人之间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忠诚与关爱。像杨绛夫妇这样的身份,在当时,一般人躲还来不及,或者乘机落井下石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也属正常。但老王没有,送钱书看病,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送来鸡蛋与香油。也许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杨绛夫妇看到了温暖与真情,获得了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而在老王看来这些只是他本该如此的,是他做人的准则,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于是他的这种坚守在文革的背景中尤显光彩!
  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不小,不断丰富了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与感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人不能没有精神!格斯拉那种生活再艰难也不畏惧,以自己的双手和双肩去扛起一切的尊严就是人的精神。老王那份再苦也要咬牙挺住,一如既往地关爱他人的执著也是人的精神。坚强与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太多磨难,想想格斯拉和老王吧,他们会给人无限力量!
  面对学生的阅读成果,我觉得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为大家提供一次交流与探讨的机会,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从他人的闪光点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质量。于是建议大家把读书随笔用统一的纸张,统一的格式工整地誊写一遍,在文末留下“点评栏”,最后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每位学生都可在其他同学的“点评栏”中写下对这篇读书随笔的看法,思想内容、结构、语言等各个角度皆可,并签上名字。
  当集子再次展现在我面前时,每个“点评栏”都是满满的,有赞赏,有反驳,有探讨,有建议。甚至在原文处也出现了作者自己的修改与补充,使得原来的读书感想在交流与探讨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本次活动中也让我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看到了学生间交流探讨的积极性以及被肯定和提升的喜悦。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习方式上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74)

感受精神的力量,提升自我修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