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现代汉语字形,历年高考不漏,可见语文复习应考对字形的掌握是必需的。高考对字形考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无疑降低了难度,并且完全可以研究掌握答题技巧的,纵观近年来高考字形考查中出现的错别字词语,笔者总结出积累辨识字形的几个切入点。
1、分析形体
对字形的辨别识记,“据形明义,据义取字”是最基本的方法。如“讴歌”要用优美的语言,“讴”应从“言”,面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沤肥”是粪肥加水浸泡,应从“水”。又如“孪”指“孪生”,故从“子”,而“痉挛”表示“蜷曲不能伸直”,故从“手”。
对汉字中一些双音节词,可依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采用对比方法推断字形正误。如“憔悴”与心理有关,故不能写成“瘁”;“彷徨”的“徨”不能写成“惶”;“伎俩”的“伎”不能写成“技”。
2、辨别字音
依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来确定正确的字形,高考题中下面词语:慰藉(jiè,非“籍jí”),宣(xuān,非“渲xuàn”)泄,捅娄(lóu,非“漏lòu”)子,气概(gài,非“慨kǎi”),针砭(biān,非“贬biǎn”)时弊,直截(jié,非“接jiē”)了当。
3、明确字义
即是依据字义确定字形。如“脉搏”,是血脉跳动或搏动,故从“手”,非“膊”;“融会贯通”,不是融合汇聚,而是参合多个道理进行体会,然后全面透彻地领悟,故“会”不能写“汇”;“厮打”,是互相打,而非“撕打”。
汉字是表意文字,辨识字形时可通过造字法,体察相关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准确判断字形的正误。如“既”和“即”左边是盛食物的器皿,“既”是“人已经吃了走了”,有“已经”之意;而“即”则是“人来吃饭”,有“走近”、“靠近”之意。故应为“一如既往”、“既往不咎”;“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4、分析结构
辨识字形分析结构,主要是指那些并列式结构的词语(特别是成语)。利用互训或对举,可以由此一字推及另一字。如“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可由“秀”推“清”,由“绿”推“青”;又如“计日程功”,由“计算、测量”意的“计”,推出出“衡量、估计”意的“程”,而不是“成”;“惹是生非”中,因“非”可推出反义的“是”,不应为“事”;“仗义执言”是由两个动宾构成,故“执言”不能写成“直言”。
5、探索来源
大部分成语都有来源,把握它们的形体,应结合其最初来源和典故。如“子虚乌有”“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故不能写成“无有”“搬”“默”。又如“名列前茅”,来源于楚军行军,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故为“茅”。“再接再厉”,因用以鼓励他人更上一层楼,故常被误写为“励”。其实,它来源于古时斗鸡行为,为了胜利,在继续斗鸡之前,斗鸡人都要在磨刀石上磨鸡的嘴喙使其锋利。“厉”即磨刀石(后写作“石励”,但成语中只能写作“厉”)。
6、注意语境
不少词语单用时和出现在一个大的语境中时字形往往不一样。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商国是”(非“国事”)、“以德报怨”(非“抱怨”)“漫不经心”(非“精心”)“万事俱备”(非“具备”)“委曲求全”(非“委屈”)。
7、注意特殊
有些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能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能交错搭配;“霎时”与“刹那”不能交错使用;“鹊”与“雀”构成成语时也有固定,“声名鹊起”“鸠占鹊巢”“鸦雀无声”“门可罗雀”。
这类词毕竟不多,平时注意识记,可牢固掌握。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