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8期 ID: 143306

[ 通烈平 文选 ]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 通烈平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人类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故事梗概。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方面,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设计意图:以介绍南极,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入本课,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师:(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准备为人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放映阿蒙森、斯科特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
   (二)字词检测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扫除阅读障碍,积累运用。)
   师: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摹南极风雪的、南极雪原的、探险人的词语以及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互动扫除阅读障碍。
   3.学生用上找出的词语中的3至5个设置情境说一段话。
   (三)概括情节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思维的能力。)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这么长的课文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强化巩固,学以致用,进一步熟悉课文。)
   1.积累字词。
   2.用本课积累的词语描述斯科特等人的探险概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酝酿情感
   (设计意图:旨在酝酿情感,创设沉思、凝重的气氛,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思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首先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个 的故事。
   (二)直奔中心,把握基调
   (设计意图:遵循文本特点的变异导读法,能有效避免串讲的枯燥,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又教给其阅读技巧,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并为下一个环节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大凡传记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对传主的情感与评价,茨威格在文中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三)品读细节,激情碰撞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师: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倒下的是肉体,树起的是精神!他们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让人感动、使人震撼、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故事中动人的细节,相信大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请大家按照以下的要求品读文中令人震撼的细节:
   1.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个细节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2.揣摩细节“悲”在何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
  (四)质疑讨论,明确认识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在我们被感动、被震撼的同时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斯科特一行既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也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他们的探险行为是无谓的牺牲,没有任何意义,你是怎样看的?
  (五)拓展延伸,延续精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既巩固了情感,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师:2002年2月7日,英国王室成员安妮公主为纪念斯科特来到南极。假如你作为小记者得以随行,当你看到在南极无边的荒野中沉睡的英雄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小小的简陋的坟墓的时候,当你看到坟墓上历经风吹雨打,已经褪去了颜色的十字架的时候,你想要为这些我们敬仰的英雄立一块墓碑,你会在上面写些什么?请你写一段文字以表达你对这些英雄的敬佩或追思。
  
  通烈平,语文教师,现居河北尚义。本文编校:舒 坦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