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5期 ID: 139135

[ 孟素琴 文选 ]   

编读往来

◇ 孟素琴

  编辑老师:
  您好。
  《语文建设》是我最喜欢的语文期刊之一。每期必看,获益匪浅。
  2011年的第1期,我重点看了《开设书法课,传承汉字文化》《语文人生:在沉思与言说之间——读〈李海林讲语文〉有感》《传统语文教学“重读轻讲”》《凭什么是鲁智深?》这几篇。“书法”一文,写得非常好。首先是问题抓得准,目前中国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第二,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切实可行。写读李海林著作感想的那篇,非常有水平。能看出作者也是个爱读书、爱研究的人。写“传统语文教学”的那篇,是这一期的亮点。作者对传统语文教学精髓的认识,让人佩服。写鲁智深那篇的作者,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别开路径,用鲁智深引出了“坏孩子”这个话题,给出了现时外在规则下“好老师”“好孩子”的别样剖析。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
  这几篇文章,也有几处让我有点“想法”。
  说传统语文教学的那篇,有些观点还可商榷,如第68页左上,“儿童的听与说的能力主要是在家庭、社会中培养的,而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与学校教育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个观点恐怕经不起研究。
  2011年第2期中的好文章不少,比如《鲁迅作品如何教——钱理群教授访谈》,孙绍振老师的《从〈春江花月夜〉看意境的整体美》,史绍典的《在台湾聆听国文教学》。“语言”栏目的五篇,也都是非常好的文章。
  极个别文章,质量不好。如《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文,问题比较多。首先,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王荣生教授。他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集中论述了语文教学内容问题,在其他专著、论文和学术报告中,都多次就此观点进行学理探讨和案例分析。目前国内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的,无一可以绕过王荣生教授的论著。(在“百度”中输入“语文教学内容”,得出的海量结果中,前五位都是王教授的著作或阅读王教授著作的感受。)可是这篇文章第一段末句是:“我认为,目前确定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给人的错觉是,这个论点是该文作者最早提出的。如果下文紧紧围绕此论点另辟蹊径,进行深入论证,此文也会有可取之处,可惜接下来的三个分论点把论题改换成语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了。
  其他还有一些小问题,提出来与编辑老师商榷:
  封面的“20Ⅱ.2”,“Ⅱ”是罗马数字,相当于阿拉伯数字的“2”。把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不妥。
  有些字体,如仿宋体的引号,是这个样子:" "。有些字体,如宋体、楷体的引号,则是这个样子:“ ”,让人看了很不习惯。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请编辑老师定夺。
  祝《语文建设》越办越好!
  读者 孟素琴
  2011年3月4日
  感谢孟素琴老师对本刊的厚爱!
  孟老师的认真阅读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孟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意见都非常中肯。在稿件审核和编辑加工环节,我们将会更加严格,把工作做得更细致。
  《语文建设》编辑部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