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5期 ID: 139130

[ 惠杉 文选 ]   

让它成为永远的谜

◇ 惠杉

  接手不久的高一(8)班,人还认不全,班里就出了一件棘手的事。
  踏着晚自习的铃声,我准时来到班里。“咦——”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刚发下来的班主任看班用的小方凳倒在地上,一条腿拦腰折断。崭新的小方凳,三腿朝天,刺眼的伤口处,
  仿佛在流血。
  我怒火中烧。
  强压怒火,环顾班里。六十多双眼睛盯着我,有的在观望,有的在等待,有的充满疑问,有的写满了茫然。
  怎么办?我在心里问自己。大发雷霆,臭骂一通?还是以柔克刚,智取攻心?要知道,以我这脾气,有火不发,会憋屈死的。不行!还是改变一下自己吧,提高一下管理水平吧。关键时刻,我提醒自己。
  我弯下腰,一手拿着三条腿的凳子,一手拿着那条断腿。
  “大家看看,”我双手举起残破的小方凳,“崭新的小方凳,无辜的小方凳!可是现在它的一条腿被人生生地折断了。”
  同学们有些意外—他们没有看到万钧雷霆,却看到了和蔼的笑容。
  “万物有灵。凳子痛不痛?”我开始煽情。
  “痛!”
  “凳子冤不冤?”
  “冤!”
  “那我们应当怎么办?”
  “查!”
  “查出来以后呢?”
  “罚!”
  “怎么罚?”
  “扫地!”“赔偿。”“加倍赔偿,扫地一个月!”“义务劳动一个学期!”同学们七嘴八舌,一声压倒一声。
  “那么谁来当这个福尔摩斯?”我扫视一周。第四排身穿红色夹克的男同学面有怯色,低下了头。难道“凶手”是他?不管是谁,一定要把这出戏演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人性善,也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机智。我暗下决心。
  鸦雀无声。面面相觑。
  “怎么办?”我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老师,”个头不高,清秀文静的王冬冬同学举手发言,“这件事要是摆一摆,说不定有人晚上就会自动修好它的。我们应当给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因为说不定人家也是无意弄断的呢。”我示意他坐下,并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同时心想:“是不是他?”
  “这个想法怎样?”我问。
  “好!”大家异口同声。
  “对!同学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当冷静、客观、公正、宽容。就像这件事,我本人宁愿相信这位同学是无意碰坏了凳子,而且,我更愿意相信,他会主动承担责任,修复凳子,提升人生境界,做一名真正的敢做敢当的男子汉!那么,大家说,现在还要继续追查吗?”
  “没必要了。”
  “对。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会自觉地修复凳子。是谁,为什么,弄坏了凳子,不再追查,让它成为永远的谜吧!”我放下断腿的凳子,热切地望着班里的每一个人,心底升起一阵阵自豪和感动。
  “但是,还有一个难题要我们来帮助他解决。”伴随着内心的激动,我的脑海里又闪现出了一个火花,帮人帮到底吧。“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又快又省地修复凳子呢?”
  “用两头尖的钉子接!”
  “用两块木条和铁丝捆!”
  “用两根木条和几根钉子钉!”
  “用木条难看,用现成的铁耙子和铁钉!”一个,一个,又一个。大家争先恐后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不,不仅仅是智慧,更是爱心。我一边比划、点评、补充,一边觉得眼睛慢慢地湿润起来。
  第二天早晨,那个打着补丁的崭新的小方凳平稳地矗立在讲台前。我和同学们相视一笑,心底涌起一句话:“让它成为永远的谜吧!”第三天早晨,那个打着补丁的小方凳不翼而飞。另外一只崭新的没有补丁的小方凳取代了它。讲台上一张纸,上写:“老师,我想和你换个凳子,可以吗?”
  我无语,轻轻地摇一摇头,用右手捂住鼻子和嘴巴,故作镇定地走到门口,极目天外,长长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的语言功能,失去了。
  推荐理由: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被破坏的方凳,被这位聪明的老师拿来做思想教育的素材,最后收到很好的效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诗拿来做比,再贴切不过了。

让它成为永远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