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通过高考虽是短期目标,但在众多学生众多家长乃至社会的眼中却是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不能让学生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的老师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能被认可的。《纲要》要求,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育人为本?我以为,就是要挺直脊梁做人,放开眼界教书。
如何才能挺直脊梁做人,放开眼界教书?
一、教师要言行一致。教育学生说“爱劳动是一种美德”,而自己却从不参加劳动,办公室的清洁总是让学生来代劳;教育学生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而自己却从不读书,连教材也不熟悉,教学也常常是照本宣科;教育学生说“要保持独立人格”,而自己却总是媚上欺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事总要与自己绝缘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尊重,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教书十余年来,我不曾以任何名义抓学生来办公室为自己做过清洁,不曾以任何借口停止读书,停止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也还算得上一个正直、善良、热心肠的人,因而,我也还可以说是挺直了脊梁在做人。一个脊梁端直的人又怎会培养出脊背弯曲的“缺钙人”呢?
二、要有真才实学,提高成绩与培养素质兼顾。我始终认为,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的考验是短期的目标,让学生顺利通过人生的考验才是长期的目标。顺利通过高考虽是短期目标,但在众多学生众多家长乃至社会的眼中却是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不能让学生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的老师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能被认可的。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也狠抓高考成绩。而要高考取得好成绩,仅仅靠题海战术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深入地钻研、全面系统地归纳提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学生。
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不是几本书就能够概括完的。如果只为了高考,如果沉迷于题海,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且越学越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因而还需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教给学生一些真正有用的听、说、读、写、思的本领,尤其是读、说、写、思的本领。为此,我们开展了诗歌创作与鉴赏、小说创作与欣赏、戏剧创作与表演、影视欣赏与评价、演讲与辩论、新闻对联与广告写作、征文比赛等多种语文活动,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自己也力求讲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新意,进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有所创新,在班上形成了“人人能写作,个个可创新”的环境,从而根除了作文抄袭等恶习。
三、教会学生质疑,树立独立人格。高中课文差不多都可以称得上经典,但经典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经典并不意味着不能质疑。但要学生质疑是有条件的。
第一,要有民主的氛围,要培养学生想象力,鼓励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敢质疑。民主的氛围是创造的保障;培养想象力、鼓励求异思维是创造的重要手段。教师错了,要勇于改正;学生指出错误,教师要表示感谢;要向学生学习;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自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在少限制、少顾虑的条件下,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创造力。
第二,要广泛阅读,深入生活,积极思考。这些是创造的不竭动力,否则创造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独立思考,带头质疑,并教给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方法。学生需要引领,需要榜样。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就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对语文课本、语文教参提出质疑。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来源于挺直脊梁做人,放开眼界教书,来源于“育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