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2年第2期 ID: 138835

  

关注教师聚焦课堂聆听语文的声音

◇ 夏莺 彭勃

  广西桂林市崇善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榕湖南畔。在无处不彰显着优质办学活力和品牌教育魅力的崇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更是一朵绽放在众多特色教育中的奇葩。
  我校语文教研组以“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为工作的重心,以“真心真情育真人”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关注教师,加强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校通过严抓教师学习,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推动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理论学习为先导
  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开展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活动有备课研讨、专题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内容。在备课研讨中,老师们共同研读课标,参与备课讨论,从课文难点、重点的把握到课文中各语言点的分析,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确定,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专题学习中,老师们研读课标中对各年段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各年段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等方面的要求。在自主学习时,老师们从自身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学中的困惑、教学薄弱点,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理论……整个教研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观摩学习拓视野
  为了拓宽老师们的视野,我校长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们观摩各级别的教学研讨会,接触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学习的老师在亲自感受了名师如何解读教材、演绎课堂、引导学生解决困惑的同时,又深入地理解了抽象的理论,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了促进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每次老师外出学习回校后,我们都会开展以“学习归来再培训,学习成果共分享”为主题的外出学习汇报活动,让组内的每个老师都能感受新理念。同时,学校定期邀请各类专家来校讲学、评课,在相互观摩、彼此倾听的过程中,开阔老师们的视野,丰富老师们的教学信息。
  (三)研讨学习促提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不定期地举行专题研讨,针对教学中碰到的困惑,坐下来静心研讨。2010年,我校语文组教师就针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分别开展了专题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于专题性的研讨学习针对性极强,目的非常明确,老师们收获很多,提高很快。
  
  (四)互助学习共成长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区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确定了师徒结对、名师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组织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正因为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如何让课堂教学有效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师非常关注,并一直努力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校语文组围绕“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一)坚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我校与教育发达的杭州采荷一小、江苏吴江舜湖实验校建成了手拉手学校,每年定期与这两所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用“春来秋去”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即每年的春天他们派老师到我校上课传授经验,秋季我校选派优秀教师到他们那里上课。一次次的交流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师得到了全国著名小学特级教师学薛法根、浙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主任汪潮教授手把手的指导。一次次的交流和研讨推进了我校教师对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了解,老师们尝试着用“组块教学”的理念进行教材研读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坚持主题教学研讨
  语文组教师每年定期开展扎实而又富有崇善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如“门徒展示课堂,名师悉心指导”“专家引领真教育,同伴互助育真人”等主题教学活动,“相约象山,品味语文”等专题教学活动,与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共同开展的“师徒携手同课异构,教学相长共研课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外还有语文教科研基地展示活动、崇善教学节上的名师示范课、校内主题研究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给全体教师提供了理论引导,使得教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厚积薄发,又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由于语文教研真正作到了常态化、实效化,渐渐地,我校语文教研特色在象山区、桂林市也小有名气。
  (三)坚持科研促教
  我校将教育科研日常化,用课题研究促进语文教学。在充分发挥“桂林市科研示范学校”作用的同时,语文教师树立了“以科研课题引领学科基地发展”“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观念,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研促教。目前语文组有国家级、自治区级、桂林市级课题4个。每学期语文组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并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2007年,课题“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模式及方法的研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学校也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2009年,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结题成果被评定为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获得全国一等奖。
  (四)坚持名师辐射作用
  科研促教不仅在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骨干,还锻造了一批名师。目前,我校语文教师中有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象山区级语文名师工程学员5名、骨干教师7名。这支名师队伍是我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中坚力量。我们开设名师展示课、名师引领课、名师讲坛,以名师的敬业精神和精深造诣来引领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多彩活动,积淀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校语文组教师还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文学社活动如火如荼
  为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学校成立了“小星星文学社”。“小星星文学社”的成立一直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展示学生的才华为宗旨。
  文学社定期收集评选学生的习作,给优秀作者颁发校园星级小作家奖章,并将优秀习作收集到社刊当中。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激情。学生们用自己尚显稚嫩的笔,捕捉文学创作的灵感,倾吐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为了让学生的创作向纵深发展,老师们在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精心指导,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细心观察,用自己的大脑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真心体验情感,用 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
  (二)诵读经典积淀素养
  我校自2004年9月开展“经典诵读实验”,至今没有中断。现在,我校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诵读活动不仅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还成为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的又一特色。
  1,教师诵经,提高素质
  为了让崇善学子更好地学习经典,老师们率先诵读《论语》《老子》《弟子规》《诗经》《增广贤文》等书籍。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制了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经典诵读教材,以及适合高年级学生诵读的《古文童拾》。一本本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把一颗诵读经典的种子深深地种到了学生的心里,并让它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学生诵经,提高素养
  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诵读了《论语》的学生都知道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而诵读脍炙人口的《弟子规》的学生更是懂得自己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为。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语言以及动人的意境,都让学生受到了美育的熏陶。诵读经典确实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塑造了学生完美的人格,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开笔礼”引导尊师重教
  2008年秋季学期,我校独树一帜,率先在开学典礼上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这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诵读经典工程”广西指导中心主任、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倡议全广西各经典诵读实验学校也举办这样意义深远的开笔礼仪式,以“开笔礼”为东风,弘壮志,树新风,与经典同行,为孩子们打好人生底色。之后,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在八桂大地开花结果。
  (四)读书节
  
  我校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7年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旨在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读书节中,好书推荐会、跳蚤书市乐陶陶、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亲子共读、图书捐赠等活动,让全校师生和家长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创造了一个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读书环境,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一种自觉。
  正是因为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我校语文组扎实地开展富有特色的语文教研活动,以发展为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以交流为手段,多渠道提供教师学习展示的平台;以规范教学常规为策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今,我校语文教学特色鲜明。追求有效教学,是崇善每个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永恒主题;构建高效课堂,更是崇善每个语文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中的永叵追求。

关注教师聚焦课堂聆听语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