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0期 ID: 138756

  

我的初中语文课

◇ 汪 瑾

  在学校,因为专业的问题会和室友讨论自己以前的语文课,比如老师、上课的情形、学习状态等。以前自己从来没在意过,讨论后才发现原来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竞给自己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语文老师是郭老师,他以前没教过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很快喜欢上他和他教的语文课。
  首先,在上课的前五分钟,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读一篇自己喜欢的小文章,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这个环节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当时并不多见。班里每个人都会有一两本课外书,读书氛围很好,大家有时也会换书看。以前自己很怕在公开场合说话,经过一年的锻炼,到初三的时候,这基本上是小意思了。可以说通过课前演讲,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阅读量。
  在写作上,郭老师是要求我们每星期写一篇小作文,每两个星期写一篇大作文。小作文就是随便你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身边发生的事、周围的人、你爱吃的东西。但是,前提是必须和你本人有关。当时,我们班好多人都写了很多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小事。记得我写过邻居家小孩洗澡时发生的事,写得比较生动,题目还记得,是“思凡轶事”。老师还在同学面前当做范文读了一遍,说视点小却很生动有趣。因为可以随便写,大家的写作热情都很高,真可谓“我手写我心”。我在那时就觉得原来写作文一点都不难,身边有好多事可以写,不像以前老师给个题目让大家写那样没意思。自己在写完后,都能想好下星期写什么,下下个星期写什么,很有写作欲望。大作文就是老师在班里给我们放一些电影或是其他的东西,让我们写观后感。不一样的是,大作文要同学互相改,就是随机地发给同学,批改的同学要在评语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大家都能了解别人写的内容,可以交流也可以学习。在同学改过后,郭老师还会再看一遍。他不仅会把写得好的同学点评一下,也会把改得认真的同学(像评语写得好、标出错别字的)表扬一番。而且作文写得好或是有进步,郭老师会打电话给家长,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这样作文写好了,不仅老师夸,回到家父母也高兴。一时间,全班的写作热情是无比的高涨。现在想来,郭老师一方面在作文内容上放宽权限激发我们写作的兴趣,一方面在与家长的联系上激励我们写作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上,虽然是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但是我们班的课堂氛围却很活跃。这在于郭老师的提问策略,有时他会随便翻个页码,这页码还分横排和竖排。提问前他会先说今天横排在前或竖排在前。比如“36”,就是要横排第三排的第六个同学回答问题。若是页码太大,没办法落实到人,就重新再来。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写有全班人的名字的小纸条都放进一个纸盒里,郭老师随机抽,抽到谁就谁回答。回答不上来,可以找个同学代答,直到回答出来。所以,每次上课提问大家都是既期待又紧张地看着郭老师,不知道谁是“幸运儿”。因为这种提问方式很新奇,回答不出来可以找好朋友代答,所以大家一点儿也不害怕。课文阅读也是,分排、分组、分队,有好多形式,因此大家上课的心情都是轻松的,一点也不紧张,课堂氛围很愉快。
  就这样,我们慢慢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这个很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在初三时,虽然我们要求郭老师继续带我们的语文课,但是没成功。现在看来,对于当时升入初三即将中考的我们而言,郭老师的语文教学有点大胆了,不适宜在初三执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记忆中的语文课就再也没有“出彩”的时候了。

我的初中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