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0期 ID: 138742

  

告别作文教学的“被时代”

◇ 章 艳

  引子
  
  学生,怕“被作文”,女儿怕“被弹琴”。
  一次练琴,看着女儿的不展眉,我心里一动:“宝贝,我没认真听课,你能把上次学的三首曲子教给妈妈吗?”“没问题!”女儿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就这样,一个着意问,一个卖力教,很快就把三首曲子攻克了。
  随着“被弹琴”变成“要弹琴”,一个思考慢慢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怎样才能告别作文教学的“被时代”?
  告别“被提纲”
  指导学生习作,我特别强调列提纲,可“怒其不争”的是,学生往往是为应付我的检查而“被提纲”,于是,提纲、文章成了两张皮。怎么办?
  女儿幼儿园布置了一篇口头作文一《我的好朋友》。晚上散步,有如下一段对话:
  母:你的好朋友是谁啊?
  女:陶昱如啊!
  母: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啊?
  女:淘气啊。
  母:真的?你怎么发现的?
  女:那次在淘气城……
  母:嗯,那你为什么觉得她是你的好朋友呢?她好在哪儿啊?
  女:她对我可好啦!每次我去她家,她都……
  母:嗯,真不赖!宝贝,你能把刚才说的话再重新连起来说一遍吗,就这么开始:我的好朋友名叫陶昱如……
  女:可,妈妈,我有些记不得了!
  母:不急,你再想想,你刚才主要说了陶昱如哪几个方面的事?
  女:嗯,两个,一个是淘气,一个是她的好,她是我心里的宝贝!
  母:能不能一开始就把这两个特点说了。要不然待会儿又忘记了!
  女:那我就这么说吧:我的好朋友名叫陶昱如,小名淘淘,可我爱叫她“淘宝”,为什么呢?……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淘气的宝贝——淘宝!
  ……
  作文课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学生,聪明的学生一语中的:“老师,您帮您女儿列了个提纲!”我点头:“是这样的,可我是怎样帮助她列提纲的?”“提问题!”
  “那我们也来学学提问题!”
  ……
  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很少下死命令——必须列个提纲,交我检查后方能落笔!
  取而代之的是:
  【想一想】围绕这个题目,自己最想写什么?
  ↓
  【说一说】找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
  【答一答】答一答对方向你提出的问题。
  ↓
  【理一理】重新理一理思绪,完整地向对方再述说一遍。
  ↓
  【谢一谢】请在文后,向对你提出启发问题的同学致谢。
  一学期后的今天,翻看学生的作文本,没有了前面空洞洞的提纲,取而代之的是文后密密麻麻的致谢词,有生如是说:
  告别了提纲,感觉很棒啊!感谢史加伟,他一语惊醒梦中人:“题目‘又是一年风起时’,为什么带个‘又’字啊?”嘻嘻,不过加伟也该感谢我,可是我的慧眼帮他发现了“风起”不仅仅是刮风,否则怎么会有“起色”一说呢?
  莞尔之余,特别想纠正一点,其实我们没有“告别提纲”,只是“告别被提纲”!
  告别“被真情”
  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总向学生耳提面命:“真情永远是作文创作的灵魂”,想想不怎么放心,又总会加上一句:“但大家最好不要写厌学、早恋这样的敏感题材。”
  暑假,送女儿去兴趣班的路上,女儿说:“整天学这学那,头都要学炸了。”她接着又说:“其实上兴趣班就像玩一样,蛮有劲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我看着女儿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蓦然明白,两句都是真的!
  我不禁扪心自问: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父母的想法是真的,但有时厌倦枯燥学习的想法也是真的!学生纯真快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是真的,但对异性有朦朦胧胧的好感,甚至渴望有一份纯洁的感情,这也是真的!为什么我一方面要求作文真实感人,一方面又用统一的尺子去丈量每个人的感情呢?疏导胜于堵截啊!
  有了这种想法,再读学生的作文:
  爸爸!自从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你就经常上网,爱上了你平时最大的爱好“斗地主”。以前的你,总是去朋友家玩“斗地主”,虽然赌得并不大,但我们也是相当的讨厌。后来,你发现网上也可以“斗地主”,你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往电脑桌前一坐,便开始你的奋斗。虽然,你还是不怎么关心我,但我心中不免有些开心,爸爸不再去赌了。……爸爸,这个家一直以来是由你支撑着,太感谢你了,有了你作为保护伞,我才能这么幸福地生活着。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省略号以后的那段话明显是写给老师的,为什么这么写?怕!自老师说他思想消极,怕老师判他不懂感恩!但他又不想换题材,因为省略号以前的那些话是他的心里话啊!
  我轻轻地划掉省略号后的那些话,写上了我的批语:“你最想对爸爸说什么,就说吧,没关系的!你前面的文字把老师都感动了,你是个好孩子!”
  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了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老师的一个比喻:“我总觉得写作同农民种植有点相似。我是农民之子,曾种过几年地,熟悉农活:地里作物的生长,清明芒种,播种施肥,既有四季规律,又有各种不同。它绝不同于工厂里的工人,可以用机器,以一套模具,把一批一模一样的产品生产加工出来。”只有把作文教学放在人生的平台上,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着眼激发他们内在的兴趣,作文教学才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把每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想要教好他们更想尊重他们,想他们成功更相信他们能成功,想他们去学更呵护他们主动学的兴趣,那我相信,我们一定不难告别作文教学的“被时代”!

告别作文教学的“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