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刊上看见过这样两个例子:
(1)梦寝以求的夙愿
(2)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几十年来,日理万机,废寐忘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有时几天几夜不睡觉。
例(1)中的“梦寝以求”应作“梦寐以求”,例(2)中的“废寐忘食”应作“废寝忘食”。这两个误写的成语把
“寝”和“寐”对调使用,真有点“相映成趣”了。
不可否认,在先秦典籍中,“寝”和
“寐”经常可以通用。在现存的成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们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睡觉”去理解或翻译。例如,“喜不成寐”(高兴得睡不着觉),“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寝食不安”(睡觉吃饭都不安稳),“寝寐求贤”(睡着了都还在想着寻求有才能的人)。但这并不等于说,“寝”和“寐”就是—对等义词,它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随意对调使用。
其实,在上古汉语里,它们有时是各有所指,混淆不得的。《公羊传·僖公二年》有这样一句:“寡人夜者寝而不寐。”所谓“寝而不寐”,意即“只躺着却没有睡着”。可见“寝”既可以表示“睡着”,也可以表示“躺而没睡”。它与“寐”不同。“寐”是“寤”的反义词,是睡着的意思。中古以后,“寝”可泛指睡觉,但与“寐”对举使用时,它们的界限还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只能翻译为“吴元济还躺着”,唯其躺着而并未睡着,下面才能“笑曰”什么的,这个“寝”字与“守门卒方熟寐”中的“寐”字,含义迥异,二字各司其职,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梦寐以求”和“废寝忘食“是两个成语。成语是固定词组,它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稳定性,除非是音律上或修辞上的需要,一般是不容调换其语序或置换其语素的。本文开头引用的两个例子属于滥改成语的例子,不足为法。它们破坏了成语的稳定性,混淆了“寝”与“寐”的含义和习惯用法,除了给人以别扭的感觉外,看不出有什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