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2期 ID: 138467

[ 陈怀朗 文选 ]   

重视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度

◇ 陈怀朗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形式。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处处都可以是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读写听说尽在其中;它的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合作、探究,因需而择。学生在这块语文学习天地中驰骋,不只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增强求知欲,改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从而练就终生学习的本领。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周期比较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确定学习或探究的主题,进行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一活动延伸。“惠女服饰文化探究”课堂活动实录,所描述的是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一成果展示,活动程序大致是:各小组依次汇报探究的成果一学生谈活动感受及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一老师对活动作评价总结。活动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的作用。活动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借助PPT进行演示,汇报交流。在短短的45分钟内,展示学生一个多月的实践成果,要求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全程指导到位、学生积极实践,也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方案。“惠女服饰文化探究”成果展示活动方案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学情,预设充分
  
  通过实录分析可以看出,“惠女服饰文化探究”综合性学习方案的预设,充分考虑了可行性。从学情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层次确定主题,提出相应的目标,选择方式方法,利于学生实际操作。从课标层面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殊价值的本土人文资源于惠女服饰文化,符合教学标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文学习实际。设置“惠女服饰文化探究”为学习目标具有语文意识,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以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基于此,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鱼得水,他们不满足于搜集资料,而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从探究惠女服饰耐穿、宽大、舒展的特点中,发现这样设计完全是从便于劳作考虑,进而从服饰的美揭示惠女的心灵美——勤劳、善良、聪慧。又如在调查采访过程中,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设计调查问卷,自制统计表,再分析调查情况,进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综合性学习上了一个层次。
  
  二、主题鲜明,语文味浓
  
  从主题“惠女服饰文化”出发,探究惠女服饰所蕴涵的文化元素。以有关惠女服饰的民间俗语“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对服饰的奇异之处作生动、形象的诠释,以神话传说追溯服饰的起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惠女服饰传承的现实,以文人墨客高雅的赞美诗文讴歌民俗、赞颂惠女的勤劳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内容丰富而集中。活动以说为主:叙述、解说、介绍、说明,方式多样,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其间穿插的模特表演也为惠女服饰特点的解说起到了辅助作用,使之更为形象、直观。由此可见,整个活动并不以文化的名义渗入“非文化”的因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探究”,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学生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感染。总之,一切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动态过程,避免出现“种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的失误。
  
  三、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这堂课容量大,涉及面广,但整个教学过程顺畅、严谨,井然有序,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环环相扣,节奏紧凑。逻辑顺序上,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服饰特点的介绍,先以惠女服饰秀,让同学们感受其独特,由此引入对特点的介绍,其中还分别就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日常穿戴与新娘装束等服饰特点进行比较,“特点”的说明全面、准确。再如活动环节的安排,先“做”后“议”,即成果展示后学生谈学习收获,老师作总结,此时学生的感想、收获是建立在自己的“做”和与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其言必真实,其感必真切。至于问卷调查情况反馈这项内容,则是通过问卷调查项目、调查数据归结出调查的结果,再提出相关建议。时间顺序上,从古到今,线索清楚,如从古代到现代惠女服饰一千多年的传承、演变。由于程序设置科学合理,促使探究学习活动不断深入。经历了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便由低级进入高级、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探究层次得以提升。
  
  四、讲究策略,因“题”制宜
  
  “惠女服饰文化探究”是个不小的课题,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让他们对这一民俗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是本次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选择了与课题相适应的活动策略。第一,采用了“八字方针”——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将大专题分割成几个小专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到探究有一定的结果后,再进入第二阶段——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将探究的成果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每个小组所展示的成果组合起来就是一份较为完整的探究报告。第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便于深入探究而不是浮光掠影,每个小组承担的任务不同,集中攻克一个小专题。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第三,成果展示形式多样。以主持人客串的形式,将源于同学们的一手材料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拼盘;各小组根据汇报材料内容选择展示的形式:有模特表演,有讲述神话传说,有介绍服饰特点、服饰起源及传承现状,有诗朗诵,形式多样,气氛活跃。
  当然,这个方案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应该指出的是,在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方面,老师做得有些欠缺。在这堂展示课中,老师唯一的作为是对学生在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对学生可以起到这些作用:①明确得与失,加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认识:②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③再次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但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尤其出彩,他们已将自己的语文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对于这一些,老师的点评似乎没有涉及,也没有充分地加以肯定,而仅对学生“做了什么”作简述,兼谈一点感受,提出一点希望——传承家乡文化,有点“官样文章”的味道,作用不大。总结评价是不可能也无法预设的,但是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作点评,兼谈自己的思考,其中不排除在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随时可能闪过的刹那间的感觉,那确实能产生妙不可言的效果。
  “成果展示”是综合性学习前期实践活动结果的呈现,方案的制订要讲究科学性,要将学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反复推敲:目标适中、内容实际、形式实在、方法实用、步骤安排有序。方案虽然确定了,但不一定就“铁定”了,不可更改了,还要根据学习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作及时的调整、充实,使之更趋完善,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

重视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