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2期 ID: 138468

  

“惠女服饰文化探究”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实录

◇ 龚国明 张建辉

  教师导入:2006年文化部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有两项上榜,其中一项就是民俗类的惠安女服饰。我们虽然生活在仍身着惠女服饰的少有的几个乡镇中,却对惠女服饰文化熟视无睹。因此,把“惠女服饰的文化研究”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主题,是很有意义的。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活动,同学们收获颇多,这节课我们就对这次探究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
  (主持人甲、乙上场。)
  主持甲:在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服饰奇特的女性群体——惠安女。
  主持乙:是她们的勤劳使得这片贫瘠的土地变得富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惠安人。
  主持甲:看,美丽的惠安女正朝我们走来。
  
  一、惠女服饰展示
  
  (六位学生身着不同惠女服饰依次上场,在前台排成一行站立。)
  主持甲:惠安女服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崇武、山霞一带的服饰,另一种是小蚱、净峰一带的服饰。请大家边看“惠女们”的服饰,边昕她们介绍。
  学生1:请看我头上的斗笠。黄斗笠是惠女服饰中最显眼的部分,主题色彩是纯黄色,笠面绣有图案,斗笠两侧的边缘缀有绢花、塑料花或绒花。
  学生2:崇武一带的惠女,上衣多为蓝色,右衽大襟式,袖紧衣短。袖长度只至小臂一半,袖口边沿还缀有花边作为装饰。上衣长度不过肚脐,下摆大弧度,往外弯至腰部,这样可以充分展露腰间佩戴的五彩裤带。下穿大筒裤,都是黑色。
  主持乙:看了崇武一带的传统惠女服饰,我们再来了解—下崇武的现代版惠女服饰。
  学生3:现在崇武一带的惠女服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质地大多是丝绸的,裤子两侧镶有一条条折纹;上衣同样也是在肚脐以上,但是颜色为白色,而且胸围、袖管较宽松。
  主持甲:介绍了崇武一带的惠女服饰,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下小怍、净峰一带的惠女服饰。
  (学生4向前迈进,作模特状。)
  同样是短上衣、宽裤子,但与崇武崇尚蓝色的习俗不同,它的上衣大部分用红色、天蓝色或白色布料裁制。短上衣加一件小褂,这是一件绣有花色的无袖褂子,冬天一般为红绿两色羊毛茬}o裤子不但有黑色,还有深蓝色的,而目衣、裤、褂的领、袖、裤头极为考究,常绣以艳丽多姿的纹饰。
  主持乙:下面再来看看年老妇女与年轻妇女服饰的不同吧。请看一
  (学生5、6向前迈进,作模特状。)
  这位“老人”的衣服舒展、宽大且长,布色深而单一,显得持重;而这位“青年人”的衣服则合身适体,布色鲜艳,显得青春靓丽。老年人重实用耐穿,青年人则重美观。
  (6位“惠女”回到座位上。)
  主持甲:看了普通人的服饰后,再来说说新娘的服饰。惠女新娘的服饰十分讲究。姑娘出嫁当天,请人梳“圆头”,插满各种各样的银饰件。头巾上的饰物应有尽有,再配上黑亮的衣裤和髋部的银裤链,十分醒目。新婚当日不戴黄斗笠,以免掩去头部的风采。
  
  二、成果展示
  
  主持乙:看完这精彩的惠女服饰秀,想必大家会有疑问,这漂亮的服饰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各小组展示成果。有请第一小组。
  (学生结合P PT汇报探究成果。)
  1 第一组成果汇报
  学生1:我们这组主要负责探究惠女服饰的来源,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了有关惠女服饰的传说。(传说略。)
  主持甲: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很沉重。但传说归传说,我们身边美丽的惠女服饰,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呢?
  主持乙:下面再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惠女服饰来源的探究结果。
  学生2:我是一名惠安女的后代,从小就习惯了自己身边的人穿着惠女服饰,但对它却了解很少。经过这次探究活动,我了解了惠女服饰来源的多种说法,主要有:融合说、因时演进说、融合兼因时演进说、劳动说、百越说。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下现实生活中关于惠女服饰来源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百越说(略)。
  主持乙:听完了第一组同学的介绍,我们对惠女服饰的来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现代惠安女服饰的美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主持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二组同学的介绍吧。
  2 第二组成果汇报
  (两名学生身着美丽的惠女服饰上台展示,其他成员配合形象进行介绍。)
  学生1:闽南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这很好地概括了现代惠女服饰的特色。下面就由我们为大家介绍—下惠女服饰的特色。
  所谓“封建头”,说的是惠安女的头部常年戴着头巾和斗笠。花布头巾为两尺左右的四方形,折成三角形从头顶往下巴处扎结,两边垂到肩上,脸部只露出眼、鼻、口。冬天防风沙,夏日挡骄阳,也使得人们难以看清她们的真面目。
  学生2:“民主肚”是指用城里人的眼光看,惠安沿海一带妇女上身的衣服短得出奇,连肚脐都没遮盖住。其实,这也是基于劳动的考虑,因为惠安女常年在海边劳动,捞海菜、收渔网等工作都是在水里进行,如果衣服又长又松散,自然妨碍劳作。
  学生3:“节约衫”,减去了繁杂的拼接工艺,胸围、袖管收缩紧贴着胸部和手臂,充分衬托出妇女上身的曲线:袖长仅至小臂的一半;衣长仅至脐位,衣沿是大幅度的椭圆形,使腰间五彩裤带和银裤链十分耀眼,又能避免劳动时弄脏衣沿衣袖。
  学生4:“浪费裤”是说裤管特别宽,比一般的裤管宽了一倍。穿宽裤的惠安女在海滩作业,不怕海水浸湿:在山上扛石头,在田里劳动,不怕汗水浸渍——由于裤管宽,湿了后走动几趟,很快就能被风吹干。“浪费裤”静时显得休闲,动时凉爽又舒适,动静相映成趣。
  (两惠女返回座位。)
  主持甲:从第二组同学的精彩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惠安女服饰的美,不仅在于服饰本身,而且在于它是与劳动紧密相连的。惠安女服饰,这朵民族服饰中的奇葩,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这充分展现了惠女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主持乙:下面有请第三组为我们介绍、朗诵以惠女为题材的诗文。
  3 第三组成果汇报
  学生:(展示组制作手抄报。)这些是我们制作的以惠女为题材的诗文手抄报,有网络诗人余年峰的诗歌《惠安女》,有舒婷的《惠安女子》,有惠安籍作家陆昭环的中篇小说《双镯》,有蒋维新、谢春池的《惠东女人》。从这些诗文中,我们了解了惠安女过去、现在的生活和命运。
  下面请听我为大家朗诵舒婷的诗——《惠安女子》。(播放背景音乐,诗略。)
  主持甲: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也在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的惠女服饰还能风采依旧吗?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汇报—下他们的调查情况。
  4 第四组成果汇报
  学生:(问卷调查表、惠女服饰穿着情况统计表,P P T展示,略。)我们这组的同学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得出以下结论:①35岁以下穿惠女服饰的人很少,不到这一年龄段调查总人数的30%。②36~50岁穿惠女服饰的有80%左右。③50岁以上的几乎都穿着惠女服饰。④经常穿着惠女服饰的大多常住家乡,没有正式职业:不着惠女服饰的人主要是不常住家乡,或有正式的职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惠女服饰在传承上并不乐观,大多数年轻人和中学生表示将来不会穿着惠女服饰。那么,如何才能把惠女服饰传承下去呢?我们全组同学通过共同探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组织女生穿一天惠女服饰,体验一次惠女的感觉。②举办惠女知识竞赛,了解惠女服饰文化,认识惠女。③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培训惠女导游,宣传惠女精神。④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惠女。⑤穿着惠女服饰参加“星光大道”或“梦想中国”,演唱闽南歌曲。⑥注册惠女商标。
  主持甲:听完各小组的汇报,我们的活动将告一段落。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想必大家会有许多感受、体验,想必很多体验是在平时的课堂中没有的。
  主持乙:下面进行第三个环节,首先请各小组的代表说说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评价本次成果展示活动。(详情略。)
  主持甲:最后,我们请老师总结点评。
  老师: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要接近尾声了,各小组展示了实践活动的成果,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水平。下面我对本次活动作些评价。
  想必每位同学都会有特殊的体会和收获。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大家能从课堂走出去,再回到课堂,积极地参与活动,搜集整理资料,问卷调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多时候的表现都比我想象的要好。在成果展示中,各小组的表现值得肯定。我也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地欣赏到惠女服饰的美。第一组采访整理的美丽的传说故事,第三组同学的声情并茂的朗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组的现代惠女服饰特色美的介绍更是向我们诠释了惠女服饰的美,它的美不仅在于服饰本身,而且在于劳动,劳动才是真正的美。第四组同学提出的打造惠女品牌的建议更值得我们思考,作为新一代的惠安人,大家有责任传承这一民俗文化。我也希望同学们经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关注身边的人,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人。
  (成果展示课在歌曲《惠安,我可爱的家乡》中结束。)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陈怀朗整理)

“惠女服饰文化探究”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