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2期 ID: 422087

[ 张文华 文选 ]   

高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是否应使用与其他专业相同的方法

◇ 张文华

  摘要: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人文性、主观性,在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难以真正发挥其学科特长。本文在探讨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高校语文教学评估体系、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做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学科特性 教学评估 课程改革 评估体系改革
  一、语文不同于工科性、理科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
  常见的课程评价标准是设计相似甚至相同的表格来进行相同变量的统计评比,所有学科都使用同一张表格或同一规制的表格。尽管这样做的初衷是对所有学科一视同仁,对所有老师在客观上做到平等,但是在评价过程中无视学科个性特点,产生的评价就不准确。表格统计的是客观的数据,而这对人文学科是很不公平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注重的不应该只是客观的、基础的东西,更应该是主观的、思维的、有深度的东西。高校语文是人文性突出的学科,主要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对汉语语言的研究教育来实现其人文价值、社会价值。
  (一)高校语文具有主观性
  各个学科的教学评价、教学成绩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语文学科的主观性尤其突出。高校语文是一种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它不仅仅是高等中学语文课程的简单延续,它是一条整合了语言、文化、文学的综合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方法,了解中国语言中国文学的概况,掌握优秀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从而真正培养有“文化根”的新一代青年。
  高校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存在于精神层面,而非技巧层面。首先,对经典的解读而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文献中就不乏对经典的解读著作。一部《诗经》便有《毛诗故训传》(作者不详,一般称“毛公”)、《毛诗传笺》(郑玄,东汉末年)、《诗集传》(朱熹,南宋)、《诗补传》(范处义,南宋)、《诗缉》(严粲,南宋)、《毛诗正义》(孔颖达,隋唐年间)、《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清)等诸多解读,其中不乏不同人对同一部作品或同一句诗作的不同解释,这也正是清代训诂考据盛行的条件之一。在解释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进对作者和时代的了解来无限地接近作者的创作本意,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作者的思维,并切身处在与作者创作时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就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复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文学深处的不可知性。高校语文的教育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而非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技巧,而非考试技巧。诚然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但是对记忆的考察完全可以通过对理解、研究的考察来实现。在考试无法取消,短期内也难以大规模深层次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应该单单凭借成绩和量化性指标来判断,教师教学的直接受众是学生,学生得到的能力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输入——是否有效地得到了人文知识及相关研究技巧;另一种是输出——能否将所学所想所研究的知识广而告之,传播开来。这两种能力也不是并列的,也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其偏重。能研究的,不一定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完全表述;能表述的,所表述的内容真实性也有待考察。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是极强的,单纯凭借考试成绩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是很不科学的,是有失偏颇的。
  (二)高校语文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典型特征,通过语文可以了解到诸多丰富的人文知识。而知识带给学生的价值,首先是获得知识的愉悦,其次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是对其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裨益,最后是学位证书。而今,最末位的反而由于考试考核方式的不合理,被放在了第一位,教学重点和考核标准本末倒置,语文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获得提升。
  对于语文人文性的考核,也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出发。语文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涉及领域也很多的学科,在针对同一篇讲义进行授课的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其知识积累和授课经验来发挥其能动性,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和知识拓展。尽管这些延伸和拓展往往是在教学大纲之外的东西,但是往往恰恰就是这些东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这些延伸和拓展中蕴含的往往就是极具人文价值的内容。语文学科不是“死的学科”,它是具有鲜活生命的“活的学科”。人文性的拓展延伸可以将死板刻薄的教材知识充分地激活起来,在增进学生语文修养的同时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教而教,是教学的下下策,以其乐而求教,才是教学的高境界。
  (三)高校语文具有审美性
  语文是美的,语文的美学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学习语文是一个认识美、吸收美、享受美的过程,文学之美就在其妙不可言。因此试图对语文的美感进行书面考核是很困难的,这种书面考核是不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也无法改革教师的教学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因为这种考核的答案会很有规律,用规律来解读语文便不是解读,而是亵渎。美感本身是一种享受,学生是否获得了美感,恐怕只有学生自己知道。那么考核机构又是凭借什么来给语文教师的语文审美性教学进行评估的呢?恐怕也只有考核机构自己知道。
  二、语言类学科的教学评估应该如何进行
  每所高校都会有自己各具特色却大同小异的教学评估体系来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并由此作为一些依据决定一些年终或名或利的获取资格。那么其他学科是怎样评估的呢?
  高校必修语言类学科除语文外,英语是最主要的了。下面以长春工程学院的英语教学评估规制的摘要为例,予以简单介绍。
  长春工程学院英语教学评估办法:
  教学要求:
  1.听说能力,要求具备日常交际和一般涉外业务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40词的日常会话、谈话、报道、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并熟悉使用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读懂一般性英文报刊及国内英文刊物,语速在每分钟七十词到一百词。
  3.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的写作任务,能描述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高校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是否应使用与其他专业相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