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2期 ID: 422084

  

论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 宋文芳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逐渐走向了高职教育的边缘,直接造成了学生课程学习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意义,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当前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 意义 现状 原因 策略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其教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及中学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中却逐渐趋于弱势。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导向,将专业技术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使得高职语文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甚至被完全忽视,处于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培养水平的失衡,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对现代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高职语文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作为我国的国语教育,是立人的根本,对于体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表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丰富和发展内心世界、拓展精神空间、开发思维和想象力、与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是唯一一门能够贯通所有科目的学科,是学生学习信息化社会新知识的根本保证。语文教育是全民性、终身性的基础教育,关系着每一位民族成员的素质水平,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语文教育具有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三项基本功能。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基本的修养,包括人文知识、态度和精神三方面的内容。语文教育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来看,其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和思维训练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基本素质,从而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此外,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也逐渐扩展到综合人力的开发中。在知识储备上语言知识是高职教育中必须的课程,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科学文化以及生活审美等各方面修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我国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教育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学生审美修养的提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中语文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现状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语文教育定位不清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模式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存在着教学设计不平衡的状况,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表现出只重视对口专业而忽视其他方面素质教育的状态。其中,高职语文教育也被作为边缘学科,越来越被高校忽视,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
  (二)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缺乏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在教学资源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强大就业市场竞争压力,许多高校选择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的对口专业教学中,这就使得边缘学科被忽视,高职语文教育作为非专业学科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则少之又少。
  (三)高职语文教育缺乏与其他专业的联系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尽可能联系学生对口专业。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忽视了与其他专业的联系,成为了高职教育的附属品。这也是许多高职院校并不愿意大力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因,成为了恶性循环。
  (四)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的教材内容是对传统本科高校教材的压缩,多倾向于语文欣赏,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所缺失。这就造成了高职语文教育的地位严重下降,成为了高职教育中的无用学科。同时,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使得教学敷衍了事,教学方法抄袭模仿、传统陈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丧失。
  三、造成高职语文教育困境的原因
  高职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必须对造成高职语文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已找到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从而采取措施扭转当前高职语文教育的低迷状况,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高职语文教育困境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可以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局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外部环境对高职语文教育的影响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高职语文教育价值不明确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是主要原因。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现代化人才,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自身局限对高职语文教育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高职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高职语文教育教材陈旧、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落后、高职语文教育评估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制约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体制的改革发展。
  四、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分析   高职语文教育的困难根深蒂固,受到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代实用主义的双重影响。在充分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之后,面对我国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巨大难题,现代教育体制要求必须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化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针对如何对高职院校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
  (一)深化高职语文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依据。目前,我国诸多高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忽视。因此,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必须首先转变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深化高职语文教育的思想理念,保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政策层面上的有效实施。
  (二)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育教学开展的前提和方向,也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基础。高职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能够将语文作为工具灵活运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语文教育向课外的延伸。例如:鼓励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的文章,在校园内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播放励志电影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等措施都是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拓展和承载。
  (三)加大高职语文教育资源投入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不足的现状,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要求必须加大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这主要包括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三方面的内容。
  譬如,可以通过引进多媒体器材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高职语文教学。
  (四)构建高职语文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高职语文教育也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点和要求。在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需要作为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构建高职语文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特色课程设计,服务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
  例如:可以将《普通话》和《演讲与口才》中的内容作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沟通能力进行直接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学习到从业所需的基本语言表达技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语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有着其他专业学科不容替代的优势地位。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在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凯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 [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倪文锦 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魏怡 “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教材编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2
  [4]马立红 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 [J]. 教育与职业,2009,27

论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