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号:2011JSJG301)阶段成果。
摘要:本文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针出发,围绕高职语文教学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材等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寻找高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 语文 就业 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从量态扩张到质态提升、从外延扩展到内涵建设的两大转变,正在向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方向迈进。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彰显职业特色,强化职业能力。为了契合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语文必须扭转“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注重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重人文精神建树的同时,也重职业素养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砝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突显市场性,重新进行高职语文课程定位
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存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高职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方向,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及其变化来调整、开发、设置新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未来的岗位(群)出发,注重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原则,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与训练学生准确的聆听理解能力、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规范的专业文体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弱化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系统性,既注重对学生职业养成教育的强化,又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突显就业性,优化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语文知识的应用程度和专业岗位的需求,可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模块:职业通用模块、专业特定模块和行业拓展模块。
高职语文的职业通用模块,着眼于公共基础课的适度够用,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重在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包括“书写训练”、“阅读鉴赏”、“应用文撰写” 、“口语交流”。
专业特定模块,着眼于专业语文的训练,着眼于岗位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可根据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需求,自行选择职业模块内容。例如,机电、模具等工科专业可选用产品说明书、科技实验报告等内容,经济、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可选择学习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内容,外语专业可选用经典诵读、外国文学等内容,艺术专业可选用广告美学、影视文学等内容。行业拓展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继续学习的要求,自行确定拓展模块中的教学内容,例如,可增加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名作欣赏、实用口才、公文写作、硬笔书法、广告等内容,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语文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是一种高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用定学,实现“分专业而异”,由“一刀切”、“齐步走”、“一个模子铸造人”转向“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既满足了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又给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三、突显开放性,创新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突显开放性,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观摩法、启发引导法、实践教学法等。在交谈与沟通教学环节,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例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设置售楼员向顾客推销房屋的情境;对于机电、数控专业的同学,可在数控车床的咨询和洽谈情境下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口语表达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专题辩论”、“模拟推销”、“新闻点评”、“即兴演讲”等训练项目,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促进语文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迁移。教师还可以就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如讲授舒婷的《致橡树》时,请学生就当代青年人的爱情观这一课题进行专题研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显务实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高职语文缺乏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就业能力不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要突显务实性,要突出实践教学,就是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体系,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心,以某个职业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使学生进入一定的职业境界,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从“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如在高职语文的职业口头表达、职业书面表达训练中,可以设计多个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如自荐与模拟面试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求职情境,让学生按照要求扮演面试人员和求职人进行现场模拟训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熟悉求职环节的要点、注意事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同时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应做到课内课外结合,把语文学习贯穿于各种课外活动、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把课堂向社会延伸。把社区、企业和相关活动举办地都变成语文教学的场所。
五、突显综合性,评价多元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应实现三大转变:评价方式应由单一的笔试变为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应由教师评价变为多元主体共同评价;评价过程应由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发展性评价。从而建立一种更加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可采取开卷、口试、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大作业、网上考试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考核评估阶段,可以设计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评价表。每做完一个项目就及时考核,学生的课程成绩由考核成绩来确定。学生练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证据材料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在过程性考核中,将考核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任务,将考核点渗入到每一个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实施,真正使考核方式规范化、多元化、立体化。
六、突显双师性,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教师队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素质的“双师型”语文教师队伍。各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语文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同时要鼓励高职语文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学院还可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和操作能力,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语文学科专业带头人。
七、突显实效性,开发特色鲜明的高职语文教材
要以学生今后从事的岗位或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为基础,开发特色鲜明的高职语文教材,要突出理论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实效性、教学性与自学性的融通,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培养学生能力内容的比重;第二,教材编写人员应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反映社会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以缩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距离;第三,要“多元、多媒、多变”化,可以实行“一纲多本”、“多种辅助媒体”和“校本教材”的措施,编写反映区域和行业特色,紧贴社会、紧贴市场,及时反映市场经济状况的教学资料。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是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规律的,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前沿课题,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小平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张义君 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3]伍海霞 付玉东 基于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蒋育红 深化高职语文教学理念应着力把握“三个必须” [J]. 新课程(教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