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2期 ID: 422099

  

论词的本义在词语或文字误用中的影响

◇ 沈林

  摘要:在以报刊为主的平面纸质媒介中,词语或文字的误用是很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词的本义对造成误用上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讲授或学习词语时,不妨将词义特征作为重点。
  关键词:本义 词语 文字 误用
  在以报刊为主的平面纸质媒介中,词语或文字的误用是很常见的现象。对于前者,论者多以解释词义和举例的方法区别正误;对于后者,则多从音、形的角度探讨原因。如此分析清晰浅近,正误之分一目了然。不过,因为只是就“错”论“错”,对造成误用的深层原因未免有所忽略。在所有产生影响的因素中,词的本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汉语的词根语素既可以构词,又可以单独成词,因此词的本义也可以视作词根语素的本义。下面撷取《报刊用词不当1000例》中的例句,分析词的本义在词语及文字误用中的影响。
  一、由词根语素的本义所表现出的词义特点影响着词语的搭配。如:
  (一)爱戴
  桑莎高档职业女装,……在北京初次露面即受到北京职业女性的爱戴和好评,仅北京市场,月销售已达300万元以上。
  此例中的“爱戴”应改为“喜爱”。
  爱,是“”假借字。《段注》说:“《心部》曰‘,惠也。’今字假爱为,而废矣。”又说:“惠,仁也;仁者,亲也。”《说文》训“亲”为“至也”,《段注》解释道:“情意恳到曰至。”从“爱”的本字及其本义看,当“爱”作为动词时,其施为者应对所爱者有一种情意。而当这样的情意到了顶点时,就会“爱而戴之”。戴,本义为“分物得增益”,《段注》说:“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可见,“爱戴”是指施为者因对所爱者拥有极致的情意而将其置于自己之上去爱。所以,“爱戴”的对象只能是人,并且是被施为者爱到置于己身之上。
  喜,是“熹”的假借字。《说文》训“熹”为“说也”,《段注》云:“说者,今之悦字也。……悦者,有所箸之词。”《口部》“嗜”下曰:‘熹欲之也。’然则熹与嗜义同,与喜乐义异。浅人不能分别,认为一字,喜行而熹废矣。颜师古曰:‘喜下施心,是好喜之意。’”可见“喜爱”是因符合施为者的嗜好、欲望而爱。无论人、事、物,只要符合施为者嗜好或者欲望,都可以成为“喜爱”的对象。
  很明显,例中“桑莎高档职业女装”只是符合了“北京职业女性”的喜好,所以并不能作为“爱戴”的对象,而只能作为“喜爱”的对象。
  (二)包含
  他们将在悉尼设立更大的安全区,将主要的奥运赛场都包含进去。
  此例中的“包含”应改为“包括”,二者搭配的差异在于“括”和“含”。
  括,《说文》训为“絜也”,《段注》说:“凡物围度之曰絜”、“括为凡物总汇之称”。可见,“括”的本义是将对象总汇在一起,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含,《说文》训为“嗛也”,又训“嗛”为“口有所衔也”。“口”象四面封闭而中可纳物之形,所以“含”是指将对象放入限定的范围内。
  这样一来,“包括”和“包含”的差别就很清楚了:前者是在对象的基础上限定范围;后者是先有限定范围,后有对象。例中“更大的安全区”是基于“主要的奥运赛场”来设立的,所以应该用“包括”一词。
  (三)扮演
  据说,过去这些节目统统由男子扮演。
  此例中的“扮演”应改为“表演”,二者搭配的差异在于“扮”和“表”。
  扮,是“粉”的假借字。按《段注》所补,“粉”是“所以傅面者也”,因此“今俗用为优人‘装扮’字。”可见“扮演”是指装扮后进行表演。
  表,本义是“上衣”,《段注》说:“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引申为凡‘外箸’之称。”“表演”是指表现于外、演示出来。
  例中的“节目”只能是由人装扮后被表现、演示出来,所以应该用“表演”。
  二、词根语素的本义与词语反映的现实现象性质是否吻合影响着词语的搭配。如:
  (一)饱满
  天津队应振奋精神,以饱满的斗志打好每一场比赛。
  此例中的“饱满”应改为“昂扬”。
  《说文》“饱”、“猒”互训,意义为“足也”;训“满”为“盈溢也”,“溢”和“盈”都与“器满”有关。可见,不论“足”还是“盈溢”,反映的都是静态事物的特征。
  《说文》训“扬”为“飞举也”,而《说文新附》训“昂”为“举也”,可见两者反映的是动态事物的特征。
  “斗志”反映的现实现象和动作“斗”有关,所以不能与“饱满”搭配,可以和“昂扬”搭配。
  (二)独到
  陈导认为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很重要,而林芳兵对杨贵妃的评价有点独到。
  此例中的“独到”应改为“独特”。
  “独到”一词中,“独”修饰“到”。“独”的本义是“犬相得而斗”,《段注》说:“犬好斗则独而不群,引申假借之为‘专一’之称。”“独”所表示的对范围的限制是“独一无二”,与“有点”表示的范围限制有了冲突,所以“独到”和“有点”不能搭配。
  “独特”一词中,两语素并列表示“评价”的存在状态是“与众不同”,“有点儿”可作为副词,表示其程度,因此二者可以搭配。
  (三)徐徐
  小林觉的“黑三连星”压住了俞斌的“白二连星”,然后徐徐地将优势维持到终局,就像俞斌对待依田一样。
  此例可将“徐徐”改为“小心翼翼”。
  徐,本义为“安行也”,而“行”义为“人之步趋也”,可见“安”反映的是动态行为特征;但“维持”反映的却是静态行为,两者不相吻合,所以只能和表示状态的“小心翼翼”搭配。
  三、有的时候就词语本身而言可以搭配,但受制于语境却不能。如:
  (一)背景
  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声名或庞大的背景,他们有的只是自己的不断奋斗和心中一份执着不变的信念,……   单就词语而论,“庞大”可以和“背景”搭配,如:新版的《征途》,围绕着逐渐揭开神秘面纱的庞大游戏背景,设计了一系列全新的游戏任务。但在例中这样的搭配却不太妥当,因为语句表述的意义强调的是他们的“普通”,而“庞大”和“普通”并不构成相反关系。只有改“庞大”为“特殊”,才能恰到好处地体现语句要表述的意义。
  (二)裁减
  正当我们为明年订阅报刊由于涨价幅度过大,只得裁减数量而忧心忡忡的时候,看到《家庭科学报》及时地向广大的读者昭明“本报明年不涨价”。
  单就词语而论,“裁减”可以和“数量”搭配,如:裁减军队数量。但在例中这样的搭配却不太妥当。因为“裁减”涉及的都是些重大事项,而削减报刊订阅却不是,所以用“减少”更恰当。
  (三)悄然
  一个“千里长征赴延安”的活动,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如今一股“寻求延安精神热”在校园悄然兴起。
  单就词语而论,“悄然”可以和“兴起”搭配,如:异地换房游正在悄然兴起。但在例子中已突出了“强烈的反响”,所以“悄然”不能出现。
  四、 不只是词语的误用,就是文字的误用,背后也有词语本义的身影。
  当然,有的文字误用只是由于音同(近)或形近造成的。如:
  巨型红字母“M”标致——地铁的地面入口处的大门。
  因语音发音相同,“标志”的“志”误用为“标致”的“致”。
  当局目前已拒捕了一名盗墓的嫌疑犯。
  消除同行业之间的无为竞争,化分为合,求同存异,走联合办大科研的路子。
  但我自己其实心里非常明白,别人看到的都是假想,都是表面的东西,我自己才真正知道这个婚姻适不适合我。
  因语音发音相近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声调上,尤其是第四声最容易和其他三声相混:“拘捕”的“拘”(第一声)误用为“拒捕”的“拒”(第四声),“无谓”的“谓”(第四声)误用为“无为”的“为”(第二声),“假象”的“象”(第四声)误用为“假想”的“想”(第三声)。
  学生时代应专心读书,而不应顾及其他的事情,已上大学的我深黯此理。
  记者在天坛景区看到,天坛铭牌周边铜片向外高高卷起,行人过往稍不注意就会被拌倒或刮伤。
  除了音同(近),字形相似也对文字误用造成影响:因音近形似而“谙”误用为“黯”,因音同形似“绊”误用为“拌”。
  五、更多情况下,音、形相近而误用的背后仍然是词义特征在起支配作用。如:
  如果你曲居斗室,要找块天地舒展筋骨;……那么,请你快到坝上草原来。
  “曲”的本义是“象器曲受物之形也”,词义特征是“弯曲”。“屈伸”之“屈”本作“诎”,《说文》“诎,诘诎也。”《段注》解释道:“二字双声,屈曲之意。”可见其词义特征也是“弯曲”。“曲”、“屈”不仅同音,而且词义特征相似,误用也在情理之中了。
  的确,她是像个小豆子,……两脚并在十厘米宽的平衡木上,还有富裕。
  “裕”、“馀”误用。裕,本义是“衣物饶也”;馀,从“食”旁,本义是“饶也”。二者声音相近,词义特征不仅相似,而且相互补充。
  孜孜不倦地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终有一天会受到生活的公证评价。
  “证”、“正”误用。二者同源,词义特征相似。
  然而家事、国事孰轻孰重,赵庆奎惦得出来。
  “惦”、“掂”误用。掂,手掂也,于手中衡量轻重;惦,俗以思念为惦记,或云惦念,于心中衡量所思。二者声音相近而词义特征相似。
  综上所述,对于词语和文字的误用,词的本义所表现出的词义特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讲授或学习词语时,不妨把词义特征作为一个重点,使得词与词之间泾渭分明。
  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安汝磬 赵玉玲 报刊用词不当1000例[Z].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王力 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汉语大字典[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

论词的本义在词语或文字误用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