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代汉语中,动词的重叠使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极富特色。由于动词的重叠比较复杂很难描述清楚,所以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现代汉语中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进行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动词重叠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影响因素
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重叠词的使用十分常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而动词的重叠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法现象。对于重叠动词的研究如果脱离开汉语的大背景,很难认识到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句法意义。
一、现代汉语中重叠动词的表现形式
对于动词的重叠形式到底如何来分类,目前的语言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基本可以分为:狭义的动词重叠形式、广义的动词重叠形式两种。
(一)狭义的动词重叠形式
语言学者认为对于狭义的动词重叠形式一般是:AA式、ABAB式。例如: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听听、坐坐等均属于AA式的动词重叠。再例如:打听打听、解释解释、、整理整理等则属于ABAB式的动词重叠形式。
(二)广义的动词重叠形式
很多学者又从广义的角度对动词的重叠形式进行了划分,他们普遍认为除了以上狭义的动词重叠形式外,还可以将动词的重叠形式扩展为:A一A式、A了A式、A着A着式、A啊A式、A了又A式、A来A去式、AAB式AABB式、AB了AB式。例如:写一写、看了看、谈了谈、摸了一摸、说着说着、转来转去、打听打听、帮帮忙、打打闹闹等。
二、决定动词重叠的语义因素
动词的重叠只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都可以重叠,这主要取决于动词自身的语义条件。
(一)从动词的可否持续或反复来看动词的重叠语义
对于这种表示动作是可持续的、反复进行的动词一般均可以重叠使用。例如:哭、说、研究、跳、拍、考虑等。而对于那些表示动作的非持续性、不能反复进行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例如:爆炸、出去、牺牲、结束、发射、断送等。
(二)从动词的可控性看动词重叠的语义
如果动词表示的动作是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即自主性动词,一般情况都可以重叠。如:找、逗、挥等。而有的动词是作者主观上不能够控制的,即非自主性动词,就不能重叠。如:死、疯、活、飘、吃惊、发抖等。
(三)从动词表达的动作强弱来看动词重叠的语义
一般而言,对于动作性较强的行为动词都可以重叠使用,如:调查、讨论、看、笑等。而对于诸如:消失、产生、成为等这些非行为动词不可重叠使用。这主要是由于那些表示较强动作的行为动词具有可持续性、可反复性的语义特征。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有:助动词、表示判断的动词、表达心里感知的动词、表示趋向的动词等。
(四)从动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看动词重叠的语义
对于能够表达积极、肯定、正面的感情色彩的动词可以重叠使用。如:夸、表扬、解放、爱护、帮助等。这些动词都是人们经常希望发生的行为,所以,对其进行重叠使用可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对于表现消极感情色彩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使用。如:叛变、包庇、破坏、坑害、摧残、犯罪等。这些反面含义的动词一般表示的是否定的意义,会阻碍事物的正常发展,更不是人们想发生的,而对于这类词如果使用重叠的话,将可能会造成减弱或是消除这些词的贬义效果,而达不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感情程度。
例句1:敌人一直想陷害他,而苦于找不到借口。
分析:如果讲这句话中的“陷害”重叠使用,明显将削弱语义表达的含义。
(五)从是否肯定的角度看动词重叠的语义
对于那些表示肯定的动词,其重叠的能力强于表示否定的动词。例如:不利、不许等表示否定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看动词重叠的语义
有些动词表达的含义比较典雅、庄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风格典雅、具有很浓的文言色彩的动词一般是不能重叠使用的。如:颁布、呈、赠、缔结、禀告、会晤等。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看动词重叠
现代汉语中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开放式与封闭式。开放式的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也就是词所表达的含义不固定,可以借助重叠这种语法形式使其自身的语义得以强化、弱化。
例句2:你们来商量商量这件事。
分析:例句中的“商量”进行了重叠,削弱了原来语义的表达,使得说话人表达的含义并不是强硬的态度,而是“商量”也是留有余地的,并不是“商定”。
封闭式动词,如:看透、遍布、确定、断定等,其含义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已经达到了说话的某种极限,不可进行重叠使用。
三、重动词的语法意义
对于动词重叠使用只是对AA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形成了共识。
(一)表达短暂的时量
这主要是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较短,并且动作所标示的量是不定的少量。很多动词重叠式用后确实给我们时间短,次数少的感觉。但下面的例句则不然。
例句3:你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分析:例句中建议人家去看望妈妈,并不是建议时间短或次数少的含义,而是渗透着应该多去看看妈妈的含义。
(二)表达尝试的意义
动词在重叠时具有表达“尝试”的意义是可信的,这要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但是,例如:病、哭、生等动词一般并不能使用重叠。但是在以下语境中可以使用重叠。
例句4: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分析:在上述例句中,表达了一种较为强烈的“尝试”的含义,通过分析和观察,我们了解到这种动词的重叠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在这种语境下即使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也可以重叠了。
(三)可以表达过程的延续,即量的增加
这与前面提到的关于表达短暂的动词重叠的含义是相反的。
例句5:我们今天有时间就多逛逛吧!
分析:在例句中,说话人用“逛逛”来表达出想要把逛街的过程延续的想法。
(四)表达不定量的含义
这种动词重叠语义的表达说明,有的动作已经实现,有的动作尚未实现。而这些动作有的曾经重复等,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会永远持续下去。
(五)表达并强化动作的能动性
很多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变化的。可以在语义上将它们分解为不同的侧面,而具体到句子中只能是反映一个或几个侧面。也就是动词不仅可以表达动作性较强的动作,还能表达事实、方式、原因等内容。
总之,动词的重叠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的语法意义对于研究现代汉语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何艳辉 论动词重叠的形式[J],平原大学学报,2006,4
[2]张晓涛 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考察[J],学术交流,2005,7
[3]王华 动词重叠式的深层次语法意义[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6
[4]刘承峰 动词重叠式“VV”语义研究 [J],中文自学指导,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