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ID: 421973

  

对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问题的探析

◇ 刘佳 梁庆乐

  摘要:在如今创新成为当前时代要求的客观背景下,在教育系统当中创新教育如今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而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对比,还有其差异性,由于其具备独特作用在素质培养、人格塑造以及语言能力这些方面,在新时期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笔者结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围绕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立足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转变的基础,提出相关对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的举措。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在教育界的不断深化,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有些突出问题凸显,特别是传统教学方式当中对技能技法训练和知识传授进行强调和高等职业教育素质观念之间显得极不协调。在新时期,传统经济逐渐被知识经济所取代,高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使得原有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理论和实践界所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具有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符合时代要求人才的培养。
  一、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作用分析
  一方面为塑造人格完美起到促进作用。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具有生动和形象的优势,这就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更加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学生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岳阳楼记》对作者身处逆境当中依然身怀报国之心泰然达观和自我调控的心态和洒脱;《桃花源记》带给我们不问世事,偏安于一隅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得树立起进取、自强、达观、自尊的精神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极大丰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当中所选择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并且兼具文章质量的经典作品。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审美因素的挖掘,使得审美想象能力得到启迪,对学生审美感悟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对于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促进作用,使得学生在通过优美的语言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做到对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不受制于升学率的影响,这样就会失去压力,学生学习也就没有相应的动力,这是其显著性特点。根据对学生的交谈可以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从学习目的来看:不少学生在学习目的的明确上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主观上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在提到作文的时候就头疼,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就开始学语文,到现在已经够了。
  从学习基础来看:如今很多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显得薄弱,对语文应用能力比较弱。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普遍存在错别字,对于标点符号不重视和不太会,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明白重点之所在,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容易走神,回答问题语言组织能力差,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比较低,空话套话满天飞,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现象十分明显,甚至连文体都没弄明白。
  从学习习惯来看: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心浮气躁,很长时间做不到对语文学习的入门,心不在焉,而对语文进行自学的能力显得比较差,在课前没做到预习,在课后没做到复习,没有真正养成读书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也没有形成对作业独立完成的习惯,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当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对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的举措
  一是对教学过程积极寻求改革。要对以往教师教、学生听这一传统教学的被动局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开放式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招生的时候由于几乎不受到分数的限制,这使得招收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和复杂,学生普遍来说学习基础都比较薄弱,具备比较差的自我意识。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很难进行沟通,而当出现不满情绪在教师回避现实当中教学过程空洞的时候,逐步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实行开放,一方面要做到对于学生言语权的开放,另一方面要做到对于学生思维权的开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做到对语言霸权的取消,使得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增,并且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于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观点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和分析的时候做到立足于不同角度。
  二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进行结合,做到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新大纲要求: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是主人。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加强,积极地对他们在实践活动当中主动对知识的获取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使得能力得到形成,这就使得那些机械琐碎的联系和繁琐无味的练习得到避免。根据此项要求,在进行教学活动当中必须由教师、学生和学科对象这三者组成,根据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存在,而是作为学科对象的积极主动自学的探索者和求知者。而对教师地位的界定则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绝对不可以通过使用机械的联系和繁琐的分析来对学生的探索和求知进行压抑或者干扰。
  三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积极引导激励机制的实行。自信心由于是所有人的个性成长当中的重要心理储备,这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虽然身上有很多的不完美、错误甚至缺点的存在,可是这些都是每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必然现象,通过教师的强压政策往往会有逆反心理造成,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必须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来对他们自始至终的对知识参与的积累过程进行引导,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得到有效增强。
  总而言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正是出于青春成长的初期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尚未成熟,在他们的心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他们由于在学业上所遭受的挫折或者是失败时的他们的内心当中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所以在行为上经常对自己比较轻视,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比较低,特别容易产生诸如紧张的人际关系、学校恐惧症或者是学习焦虑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客观上来讲,他们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因素积极寻找,对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优点进行提炼和升华,并且及时给予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
  参考文献:
  [1]周海英论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李秀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3]李正光寓创新思维培养于高职语文教学之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4]许倩晔方爱华浅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大众文艺.2010,22

对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问题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