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代表作为《傲慢与偏见》,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将在语用学的角度下,运用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和讽刺原则对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从而领略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和处理故事发展的高超艺术手法,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学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语用角度《傲慢与偏见》人物对白
一、引言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的读者和评论家的青睐,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甚至被英国著名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毛姆誉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小说以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感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主线进行,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从男女主人公在纳日菲尔德初遇,由于达西傲慢无礼的态度引起伊丽莎白的偏见产生,经过相会在罗杰斯庄园和偶遇在德比郡,二人的性感和情感完成了成熟阶段的转变,最后到再次相遇在浪博恩庄园,二人终于彼此接受对方,误会和偏见消除。作者运用大量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思想感情的矛盾冲突,特别是运用了众多的人物之间的对白,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场面,一个个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变化,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尝其喜、怒、哀、乐,并与之产生共鸣。基于这些极富特色的人物对话使得该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从而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本文将在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和讥讽原则理论框架的支持下对作品中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经典对话进行分析,从而看作者是如何进行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如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欣赏作者独特的语言对话技巧下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对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使读者对语言技巧下和文学创作下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有一个更高的水平提升。
二、关于会话含义理论和礼貌原则的概念
美国哲学家Grice最早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和听话人之间是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的目标,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感,有一种原则适应彼此双方,这种原则就称之为“合作原则”。此原则下参与交谈的双方或者多方都要是在同一交谈目的下的对话,正式同一目的的导向作用,才使得对话在合作中进行下去,这样的交际才有意义。Grice借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范畴体系中的量、质、关系、方式等四个范畴来作为规范话语的基本准则,将“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Grice对于合作原则的研究局限在了所提出的四个原则之中,结合语境才能推测出会话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理论不足,他的会话含义理论虽受语用学界的重视,也引起许多人的批评。为此Leech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发展了“合作原则”。Leech认为虽然合作原则下可以解释语言意义和言语之外的转换关系,可是还是无法解释人们为什么要间接表达自己语言含义的原因,也无法解释非陈述句状态下句子确切的含义和言外之意之间的转换。所以,只有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结合下才能有效地解释语言内部之间和言外之间的意义转换。
本文拟运用Grice会话含义理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和讥讽原则来分析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几段典型对白。
三、男女主人公之间经典对白分析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独创性地打破了l8世纪欧洲浪漫爱情小说“一见钟情”的传统模式,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就彼此不喜欢。在纳日菲尔德庄园的第一场聚会上,彬格莱先生曾要求达西请伊丽莎白跳支舞,哪知他朝着伊丽莎白望了一会儿,冷冷地说:
“伊丽莎白还可以,但还没漂亮到打动我的心,我也不愿去抬举那些受人冷眼看待的小姐”。试想这样的话语对作为一名自尊自爱的中产阶级听话者伊丽莎自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难怪伊丽莎白会将达西的傲慢态度归咎于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轻视,她理所当然地会对达西身上表现出的那种上流社会富家子弟的优越感和傲慢性格没有一丝好感,于是对达西产生了偏见。所以伊丽莎白通过对话对达西进行了讽刺。当达西和彬格莱小姐谈论出色大家小姐应该所具备的品质的时候,伊丽莎白按捺不住对达西的言语进行了反击:
“I am not surprised at your knowin倮only six wonderful ladiesany more.AndI very wonderatyourknowin倮any now.”
会话原则下的对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推导性,即聆听者在合作的原则下,从说话者的话语中可以推测出言语的真正含义。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推测出伊丽莎白的话语言外之意是:如果按照你这种苛刻的不真实的太监,符合条件的女士不是只有六个,而是这世上根本还没有呢。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伊丽莎白为达西所提出的满意女士的标准大为不满,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程度,同时也说明了伊丽莎白的骨子里透露出一种不怕权威的优秀品质。随着交往和了解的加深。伊丽莎白迷人的眼睛和过人的机敏、倔强的性格深深吸引了达西先生。在另外的一次晚会上,男女主人公又一次相遇,达西初次见面时的那种傲慢态度已有所改变,他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可是跳舞时却一直保持沉默。按照当时的社交礼节,舞伴在跳舞时应该有一定的对话交流,为此,伊丽莎白故意刁难达西道:
既然你那么不爱说话,说话了还那么苛刻,那就让你谈论一些枯燥无味的,没有意义的话题吧,这也算是对你的惩罚。由于听信了威克翰对达西的污蔑,此时的伊丽莎白对于达西的偏见不但没有转变,反而加深了。另外,作为一种大家共有的背景常识,达西在舞会上表现出来的沉默给伊丽莎白也带来了负面的印象,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因此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嘲讽也是合情合理的。此时的达西对于伊丽莎白的嘲弄并没有生气,而是同意陪她说任何她想说的话,表现出自己性格中大度的一面。后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感情及性格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情感,终于在科林斯家“傲慢”地、信心十足地向伊丽莎白进行了表白:
“我实在没办法死活撑下去了,我多么敬慕您,多么爱您。”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尽管您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都很低微,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还是克制不了对您的感情而决定向您求婚。”然而,这种傲慢的求婚方式使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再次受到重创,加之原来带有强烈的偏见,伊丽莎白顾不得面子问题,除了断然拒绝达西的求婚,声称“在天下的男人中她最不愿意结婚的就是像他这样的人”外,还把平时对达西所有的不满和偏见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并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对他横加指责。这一切都出乎达西的意料,达西说了“I thank you for explaining it so fully.”此时达西明显是在说反话,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维持自己的绅士身份;一方面是想通过委婉的话语达到强调的语气。从话语中可以推测出达西当时会是多么的气愤。
小说的最后双方在彼此相互了解和性格变化后消除了彼此间的偏见,二人的谈话都已经开始正常化了,没有了语言冲突了。
四、结语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还是情节的安排,都大量地运用了对白的形式,也正是她的这些生动诙谐的对白使这部作品成了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这些充满讽刺意味的对白,要么拐弯抹角,要么话中有话,带有弦外之音,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参与会话的双方或者多方借助共有的常识,共有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绘画进行语用角度下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对白言语之外的弦外之音。通过对会话含义的分析,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及他们感情的发展脉络;更深刻体会作者独特的含蓄而又讽刺的基调运用语言技巧传达给作者的理性人生思考和自己批判态度的鲜明性,更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对奥斯汀的作品写作技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所以,在礼貌原则和会话合作原则的指导下,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经典对白进行语用学角度的分析,是一个很有现实研究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朱兰芳“略论英语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形式及原则”,《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
[2]王玉雯“试用会话原则理论———分析2005年电影版《傲慢与偏见》话语片段”,《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
[3]易秀清赵友斌“简析言语反讽话语意图及话语回应———解读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