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目的论相关理论至为重要,对此首先分析了《爱丽斯漫游仙境》基本内容及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然后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爱丽斯漫游仙境》的翻译进行了研究评析。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功能性 儿童文学
一、翻译目的论相关理论概述
汉斯威密尔认为如果仅仅从单一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是难以解决翻译领域的诸多问题的,因此他通过实践研究认为翻译应该做过一种具有目的性行为的活动来实现,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应该充分根据委托人的翻译需求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同时结合读者的情景需求以及相关目的等,从原文所提供的众多信息中实行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高效翻译。可见,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不同类型语言对等转换,汉斯威密尔所提到的翻译目的论共包含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准则:一是翻译的目的准则,这也是翻译目的论最为基本的准则,翻译的目的准则指出在整个翻译过程之中,对进行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处理时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性来决定,而翻译的目的性行为主要有翻译者的目的、原文的目的以及读者的目的等。[1]二是翻译的连贯性准则,这里指的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三是翻译的忠实性准则,这里指的是翻译应该与原文的基本思想内涵相一致。
二、《爱丽斯漫游仙境》基本内容及儿童文学的特征分析
(一)《爱丽斯漫游仙境》基本内容概述
刘易斯·卡洛尔毕业于粤斯博德大学,毕业之后留校在粤斯博德大学任教数学,虽然刘易斯·卡洛尔学的是数学,但是他始终热衷于文学领域。《爱丽斯漫游仙境》作为刘易斯·卡洛尔的代表作,是刘易斯·卡洛尔在泰晤士河边给朋友女儿讲的一个童话故事,后来《爱丽斯漫游仙境》在这个朋友的帮助之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爱丽斯漫游仙境》这个童话故事中充满了诸多的幽默写作手法和诙谐风趣的情境,受到了广大儿童以及年轻一代的热捧。后来《爱丽斯梦游仙境》被蒂姆·波顿执导拍成电影,它主要讲述了爱丽斯在上次梦游十三年之后的故事,二十岁的爱丽斯去参加一个庄园聚会,但是她在庄园聚会上却选择了逃跑,并随着一只白兔从一个洞里进入到了仙境,虽然爱丽斯曾经在七岁的时候来过这个仙境,但是如今的她对这里的一切已经非常陌生了,仙境里的好多朋友在等待着爱丽斯的到来……
《爱丽斯漫游仙境》作为一部优秀的童话文学著作,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打油诗、双关语等,小说中还有许多的角色都使用了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名字,这些对于《爱丽斯漫游仙境》小说的翻译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2]对于以《爱丽斯漫游仙境》为典型代表的儿童文学翻译,可以从翻译目的性原则的角度进行翻译,从而有效提炼原文的童趣性。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分析
当前,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商业领域非常重要的特殊产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儿童文学指的是从六岁到十二岁左右的孩子,儿童是具有独立能力的、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的社会性群体,儿童的典型特征在于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年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关键性阶段。虽然如此,但是经过了多个世纪的研究,教育界才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了需要针对儿童的特殊性进行有层次的教育。我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思想意识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开始充分重视儿童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地位。我国在早期的教育学领域已经开始将多种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进行翻译,并引入到了中国。
从实践角度来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普通的文学作品翻译相比更具有难度,儿童文学不仅具有普遍的翻译规律,同时儿童文学具有其翻译的特殊性。翻译者需要牢记自己所翻译作品的读者,需要意识到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文学作品从一定角度来看是为了作品读者来服务的。儿童文学的作品读者是儿童,那么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人生经历、美学意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实现儿童文学目的性翻译,使得儿童透过儿童文学作品的译本能够品鉴到原作的内涵和思想情感。
三、基于目的论的《爱丽斯漫游仙境》翻译分析
翻译的时候往往是带有一定的目的任务,而影响翻译行为和目的的主要因素是译文的读者,儿童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选择恰到好处的翻译方式满足儿童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需求,本文将以《爱丽斯漫游仙境》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分析对象,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对其翻译进行分析。
(一)体现“童趣”的翻译目的策略
在对《爱丽斯漫游仙境》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从儿童的认知角度出发,尽量选择合适的翻译目的策略体现原作的“童趣”,只有这样才能让《爱丽斯漫游仙境》的翻译成果在儿童的接受理解范围之内。比如在《爱丽斯漫游仙境》原文中有:“An enormous puppy was looking down at her with large round eyes……”,王永年将这段原文翻译为:“一只身躯庞大的小狗睁着大大的眼睛瞅她”。而赵元任将这段原文翻译为:“一个大个儿的小狗睁着有如灯笼大的眼睛看着她……”,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知道,王永年将原文中的“the large round eyes”翻译成了“大大的眼睛”,单独从语言意义的角度来看其实还是比较适当的,但是赵元任将原文中的“the large round eyes”翻译成了“有如灯笼大的眼睛”,虽然这种翻译方法有点夸张,但是却翻译得生动活泼、趣味十足,从儿童的理解角度来看是非常符合其思维模式的,这就是非常明显地显示出了在翻译过程中从读者的目的性出发,往往更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翻译效果。[3]
(二)准确简单地选择翻译词语
由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儿童一般具有较为有限的理解能力,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切记要准确简单地选择翻译词语,特别是在翻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观差异性的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模式以及接受能力情况等。比如在《爱丽斯漫游仙境》原文中有:“She was so much surprised,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et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王永年将这段原文翻译为:“爱丽斯在惊诧的情况之下竟然忘记了英语语法的正规用法”,赵元任将这段原文翻译为:“由于爱丽斯惊异到那个样子,她都说不好话了”。从这两句翻译可以知道,王永年的翻译有关于英语语法之类的词语,还有一些专门性注释,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儿童读者对语法、注释之类的词语一概不知,那么这种类型的翻译对于儿童读者而言是非常不成功的。而赵元任的这句翻译从儿童读者的理解能力范围而言却是相对简单易懂,且也是较为准确的翻译,能够将《爱丽斯漫游仙境》原文的趣味性充分传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