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在其代表作《阿拉比》中广泛采用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其妙笔横生之处随处可见。本文试图从《阿拉比》的作品简介及其与象征主义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阐述象征主义视角下《阿拉比》所带有的精神瘫痪意象象征、理想与爱情意象象征等,希望能够挖掘出《阿拉比》隐藏在文学含义下的一些象征主义手法的生动与独特运用,为读者解读《阿拉比》提供一些意见和方向。
关键字:象征主义 《阿拉比》 解读
引言
在象征主义视角下对《阿拉比》进行解读,不难发现故事中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精神等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一种内涵,也会发现一种属于《阿拉比》的象征主义。而且,作为爱尔兰最为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阿拉比》更是将詹姆斯·乔伊斯惯用的意识流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文中一些看似寻常却又意蕴丰富的象征因素让其不仅贴近了生活,也揭示了文章中很多主流意识的文学主题。从而使得《阿拉比》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极高。
一、《阿拉比》的作品简介及其与象征主义的关系
(一)《阿拉比》的作品简介
《阿拉比》出自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的短篇小说集,讲述了生活在爱尔兰的一个少年关于初恋的故事。少年在从追寻爱情的理想化过程中,不断顿悟,不断理解,领悟到了真实世界与其自身臆想世界的天壤之别。少年在爱恋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了一些真实世界中的人生道理。换句话来说,詹姆斯·乔伊斯旨在通过爱尔兰少年的爱情故事来阐述一个人理想破灭的过程,这部出自《都柏林人》第三篇的爱情文学实质上是对乔伊斯自身情绪和同年经历的真实写照,乔伊斯通过不带主观色彩和漫不经心的文学语言,生动活泼地展现了爱尔兰少年在浪漫追求爱情中获取精神领悟的过程。
(二)《阿拉比》与象征主义的关系
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发源地。象征主义一经出现,就历经了空前的发展和交流,在20世纪初与美国和欧洲的各大文学学派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直至其作为一门极具影响力的核心文学流派,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世界文坛。而且,象征主义也是欧美文坛中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巨大和发源最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分割线。一般而言,象征主义的种类划分都是按照其特征进行的,首先是一种极具普遍性和常用性的象征主义,诸如玫瑰象征爱情、夕阳象征垂暮等,而另一种象征主义则是作者赋予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内涵。
在《阿拉比》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品自身巧妙运用的象征主义。纵观整部作品,爱尔兰少年的所有生活都是与其思想相联系起来的,只有深刻研读文章,才能了解少年的懵懂初恋和情感世界,才能够从简练、沉着的文章中挖掘出略带忧伤而又沉迷于幻想的少年象征形象。整体来说,在《阿拉比》中各处都彰显了一种象征主义的运用,并贯穿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阿拉比》中的意蕴丰富却又看似普通的象征因素让其完美地贴近了真实生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詹姆斯·乔伊斯赋予《阿拉比》的主题思想。
二、象征主义视角下对《阿拉比》的解读
(一)象征主义视角下《阿拉比》的精神意象解读
《阿拉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爱尔兰少年的实际生活状况。诸如“北理齐蒙德街是一条死胡同”“在街区的尽头有一栋没有人居住的楼房”“街区的其他房子都以阴沉的脸庞自以为是地凝视着对方”等,这些看似平常且简练的环境描述实际上象征了爱尔兰人的精神盲目和精神瘫痪的两种精神意象。
首先,就“北理齐蒙德街是一条死胡同”这句话来看。其简单明了,但是却深刻地象征着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少年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却又了无生趣的环境下,也昭示着爱尔兰少年的爱情之路将步入一条“死胡同”当中,他的希望和前途将会在这种颓废的环境下破碎。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不仅在《阿拉比》小说的结尾得到了印证:“他感觉到了自己是一个遭受嘲弄和备受虚荣驱使的可怜之人”,这一开篇的环境意象象征为之后爱尔兰少年的追求和理想破裂、向往生活无法实现以及生活步入一条“死胡同”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这种对于爱尔兰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詹姆斯·乔伊斯童年时期所感受到的痛苦、孤独、黑暗和索然。
其次,“在街区的尽头有一栋没有人居住的楼房”“街区的其他房子都以阴沉的脸庞自以为是地凝视着对方”这两句话也极具象征主义特征。“房子”是爱尔兰居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思想的一种意象象征,这种意象的象征事实上是在展现,当时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爱尔兰居民面对着昏黑阴冷且毫无生机的社会背景无动于衷,没有反应,批判了他们作为一个有知觉、有头脑的社会人不懂反抗、精神麻木和精神瘫痪的行为。作为爱尔兰少年的婶婶,其更是一个思想陈腐、目光短浅和思想落后的爱尔兰人代表,她要做的就是如同社会中的机器人一般按时出入教堂、循规蹈矩地信奉天主教,而爱尔兰少年婶婶的这种思维模式也是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对爱尔兰人是一种精神枷锁。
(二)象征主义视角下《阿拉比》的意象解读
大量意象的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也被詹姆斯·乔伊斯广泛地、巧妙地运用到了《阿拉比》当中。通过在象征主义视角下对《阿拉比》的意象解读可以明晰教会和教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爱尔兰人有相当沉重的精神束缚,也影射了爱尔兰当时宗教人落魄和信仰危机的严重。对于这方面意象的象征主义解读在《阿拉比》中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死去牧师的象征意象解读。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牧师的基本信息。“牧师是少年家中的房客”“牧师在其遗嘱中将仅有的一点家具给予了妹妹,而自己的金钱却全额给予了教会”。通过这些基本信息的交代可以发现牧师在进行神职事业的过程中,尽管具备了责任心和良心,却也在不断地剥削和敛财。对比爱尔兰当时的社会经济来看,牧师作为一个薪酬不高的职业,他却还能够攒下多余的财务,象征着牧师的自身思想走向了世俗化。牧师,作为教会的意象象征,他的生存则象征着一种虔诚的信仰以及教会的兴旺;一旦死去,象征的便是教会的破落。
第二个层面,少年从牧师遗留的东西中找到了三本书。三本书中仅有一本是与教会相关的,而另外两本则与教会八竿子打不着。一本是关于爱情的,一本则是关于冒险的。这两本与教会和教义不相关的书恰巧象征了牧师对于摆脱宗教枷锁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生活的渴望。当少年通读了三本书之后,因为书中对于物质、爱情的描写,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肉欲和物欲。而同时,受到与教会和教义等相关书籍的影响,他又对于至死不渝和纯洁的爱情信奉不已,将自己内心中对于肉欲和物欲的渴望不断压抑。这种精神生活的枷锁使得少年将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变成了一种带有浓烈色彩的追寻,他也将曼根姐姐奉为圣女不敢侵犯。这三本书极具矛盾并体现了爱尔兰人受到教会和教义的束缚以及对于物欲生活的世俗化的追寻欲望。三本书也象征了教会和教义是当时爱尔兰人的一种精神枷锁,将人们的本能追求和世俗欲望不断克制,让爱尔兰人生活在腐烂僵化和麻木不仁的生活环境当中。
第三个层面,《阿拉比》当中“苹果树”“花园的荒废”“生锈的打气筒”等象征了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爱尔兰人的精神家园也不得不死去。“生锈的打气筒”更是象征着曾经作为人们精神指引和精神寄托的宗教信念和道德思想已经逐渐被人遗弃。展现了人们已经在逐渐抛弃教会和教义,但是在抛弃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信仰缺失严重的危机。
(三)象征主义视角下《阿拉比》的理想与爱情的解读
爱情和理想,可谓是《阿拉比》一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意象和主题。有关爱情和理想的象征主义解读是《阿拉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爱尔兰少年的倾慕对象,曼根姐姐从始至终都是一种美好爱情、浪漫的象征。尽管在全文中读者尚未发现对其正面进行描写的篇章,有关曼根姐姐的了解全来自于主人公的想象和描述。“她的身体一挪动,来回摇摆的裙子随着她的辫子颤动”“她极具曲线和白皙的脖颈”。这些描写无论对于少年还是读者来说都是相当神秘的。这就象征着爱情如同一种鬼魅,不可捉摸,却又让人神魂颠倒。
对于生活在北理齐蒙德街的爱尔兰少年来说,“阿拉比”是整个小说中最具象征性的意象。“阿拉比”象征了一种爱情追寻、理想支持以及精神寄托,同时,“阿拉比”也是少年对于曼根姐姐的憧憬和期待。所以,“阿拉比”就是一种梦想、理想和爱情的象征,“阿拉比”的颓圮就是少年追求爱情、寻觅理想之后的失败,也是整个爱尔兰社会中民众精神麻木和瘫痪的象征。更是一种爱情和理想的破碎。
结语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绝不会是一个单纯的爱尔兰少年的追梦之旅,更不是爱尔兰少年理想破灭的故事。贯穿于整篇小说的象征主义揭示了爱尔兰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也展现了精神枷锁对人性的压抑,象征主义也使得《阿拉比》这篇小说在象征主义视角下的解读大放异彩。语
参考文献
[1]刘筱妍,王松林.浅谈《阿拉比》中几种意象及其象征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4).
[2]王雪纯.于细微处洞察人类生活与命运的典范——评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
[3]张立光.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高丽.浅析《阿拉比》中的象征主义用法[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6).
[5]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