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2期 ID: 420880

[ 易丹 文选 ]   

柳州话的动相补语“过”

◇ 易丹

  摘要: 柳州话中的动相补语“过”有“重新来过”之义,近似重行貌标记。表示“重新来过”的“过”源于表示动作达成的动相补语“过”,是后者的语境变体。
  关键词:柳州话 动相补语 过
  引言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辖6县4区。柳州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归为西南官话桂柳片。
  柳州话中用在动词后的“过”[ko24]①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作趋向补语,略同普通话的“到”。如:
  (1)(车子)没用②停过哏边边,要到路边了。(不要把车子停得太靠旁边,不然就要到路边了)
  (2)你坐过那边点,留个位子给我。(你坐到那边点,留个位子给我坐)
  (3)把东西拖过边点,没要挡倒路。(把东西拖到旁边一点,不要挡着路)
  “V过”一般要带宾语,指明移动的方向。这样的“过”是趋向动词,记作“过1”。
  二是,作动相补语,表示动作达成。动词跟“过”结合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没有相应的可能式。这类“V过”可以用于已然事件,也可以用于未然事件。记作“过2”。如:
  (4)吃过饭再去。
  (5)我问过老师再跟你讲。
  (6)他来的时候,电影已经放过了!
  (7)没急,给他喘过口气先。
  (8)窗子没干净,所以我又喊他再抹过了一轮③。
  (9)这支笔好看,所以我又再买过了一支。
  (10)你没得,换过④他来开(车)。
  (11)换过一个脚站倒。(换一个脚站着)
  (12)我要换过一个。
  (13)这个东西没好,你帮我拿去换过。
  三是,作动相补语,表示“重新来过”的意义,记作“过3”。如:
  (14)你的申请书写得没好,再写过。(你的申请书写得不好,重新写)
  四是,作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同于普通话经历体标记“过”,记作“过4”。助词“过4”的读音与“过1/2/3”的读音相同,读原调不读轻声。如:
  (15)我去过桂林。
  (16)这首歌我没有听过。
  (17)这本书我看过。
  本文主要讨论“过3”的用法及来源。
  一、“过3”的用法和语法性质
  (一) 用法
  “过3”只用于未然,而且必须与副词“再”搭配使用。使用“再V过”的语境多为言说者对之前动作的结果不满意,或者动作的结果如意但言说者还觉得不满足,希望重新来过。“过3”前的动词多为自主动词,而且动作性较强。以单音节居多,双音节比较少见。“V过”后面不能直接带名词宾语,但可以带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再V过”多用于祈使句,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陈述句或疑问句中常会出现表意愿的动词“想”“要”和副词“挨”⑤。“过3”出现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再+V+过
  (18)手机电充得没满,明天还要再充过。(手机电没有充满,明天还要再充)
  (19)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要再玩过。(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还要再玩)
  (20)房子装修过气了,我想再装修过。(房子装修过时了,我想再装修一下)
  (21)A:我用再写过咩⑥?B:没用写了。(我需要再写一遍吗?——:不用写了)
  (22)玉米煮得没好,再煮过。(玉米煮得不好,另外再煮)
  (23)(作业)这凯写得可以,那凯要再写过。(作业这里写得还可以,那里要重写)
  (24)机器烂了,你们班挨再测过。(机器烂了,你们班必须再测一次)
  (25)这树谬⑦得种好,挨再种过。(这棵树没有种好,必须再种一次)
  (26)头发谬得绑好,再去绑过。(头发没有扎好,再去扎一次)
  (27)没够碎,再去剁过。(不够碎,再去剁一遍)
  2. 再+V+过+数+量
  (28)这个坑没够大,再去挖过一个。(这个坑不够大,再去挖一个)
  (29)没有挂上,我要再去挂过一轮。(没有挂上,我要再去挂一次)
  (30)土没够,再铲过一车。(土不够,再铲一车)
  (31)这个听力我听得没清楚,要再听过一遍。(这个听力我没有听清楚,我要再听一遍)
  (32)这支笔蛮好用的,下次再买过一支。(这种笔很好用,下次再买一支)
  (33)这件也没得,帮我再换过一件。(这件衣服也不行,帮我再换一次<之前已经换过一次了>)
  (34)没够碎,再剁过多⑧几轮。(不够碎,再多剁几遍)
  (35)这双鞋子没合脚,我要再试过多几双。(这双鞋子不合脚,我要多试几双)
  3. 再+V+过+数+量(+指+量)+名
  (36)再抹过一轮这个凳子。(再把这个凳子抹一遍)
  (37)再洗过一轮这件衣服。(再把这件衣服洗一遍)
  (38)再做过一轮这个动作。(再把这个动作做一遍)
  (39)再跳过一轮这个舞(再把这个舞跳一遍)
  (40)我帮你再绑过一轮带子(我帮你再把带子系一遍)
  (41)你再煮过一碗汤。(你再煮一碗汤<可能是汤不够或者不好喝>)
  (42)你再炒过一碟菜。(你再炒一碟菜<可能是菜少了或者没炒好>)
  (43)你再扛过一袋米。(你再扛一袋米<可能米不够或者不好>)
  4. 再+V+过+数+量(+名)+VP
  (44)那份材料打印得没好,你再打印过一份给我。(那份材料没有打印好,你再打印一份给我)   (45)你再写过一份申请书给我。(你再写一份申请书给我)
  (46)你再煮过一碗汤给我吃。(你再煮一碗汤给我喝)
  (47)你再抹过一轮凳子给我检查。(你再把凳子抹一遍让我检查)
  (48)昨天的鱼蒸得没好,今天再买过一条来蒸。(昨天的鱼没有蒸好,今天再买一条回来蒸)
  (49)你再买过一个包给我。(你再买一个包给我)
  5.“再+V+过”复叠
  (50)你看你,摆个桌子摆成哏子⑨,再摆过再摆过。
  (51)你都没看清楚,再看过再看过。
  (52)窗子哏脏哩,再抹过再抹过。
  (53)你的被子叠得太谬水平了,再叠过再叠过。
  (54)你的舞跳得太好了,再跳过再跳过。
  (55)你哩笑话讲得太搞笑了,再讲过再讲过。
  (56)你看这件衣服你缝得歪歪扭扭哩,再缝过再缝过。
  “再v过再v过”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v再v”,有催促的意味在里面,要求对方尽快重新开始这一动作。
  (二)语法意义和语法性质
  “过3” 表示动作的达成,其词汇意义非常空灵,与动词结合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没有相应的可能式。用于未然语境,不能带动态助词“了”。这些跟体标记的特征非常相似。但 “过3”必须与“再”同现,使用上缺乏自由度,因此我们仍然把它看成一个补语成分,一个高度虚化的动相补语。不过,“过3”带有“重新来过”的意义,与“过2”还是有所不同。
  与柳州话同属西南官话桂柳片的桂林话中类似柳州话“过3”的用法很少见。
  二、“过”在其他方言中的类似用法
  类似柳州话中“过3”的“过”在其他方言中也存在。我们选取同属西南官话的遵义话、属于粤语的广西南宁平话和广州话、属于客家话的福建连城话作比较分析。
  (一)遵义话
  据胡光斌,遵义话中表示动作重新进行的“V+过”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动词以单音节居多。一般情况下只用于未然事件,绝大多数都是用于祈使句中,有时也可以用于陈述句表示打算做什么或述说已经做了什么。遵义话中“V+过”后面不能带宾语(包括数量宾语),不能带补语。[1]以下例句转引胡光斌2010。
  (57)桌子都没有抹干净,抹过!
  (58)衣服没有穿得对头,脱了穿过。
  (59)这篇要不得,我想拿回去写过。
  (60)最好还是抹过,你看这块玻板上头灰都还有。
  (61)你把这个饭拿去热过。
  (62)把衣服拿来,我把扣子跟你订过。
  (63)要不得,重来过!
  (64)地下没有扫干净,重扫过!
  (65)这个题做错了,喊他拿回去重新做过!
  (66)他说我们教室没有打扫干净,要重新打扫过。
  (67)这张像没有照好,哪天去重新照过。
  (68)我才不怄哩!今年没有考好,明年重新考过就是。
  (69)我想把这一段重新写过。
  据胡光斌,“‘V+过’一般只能用于未然”,“一定语境中,也可用于已然。例如:你挂那个窗帘儿没有挂好,我把它挂过了。/他原来写那篇根本要不得,我跟他重新写过的。/我把扣子跟你订过了。”[2]不过,遵义话中的“过”并不一定要求跟“重”“重新”搭配使用,可以单独用“V+过”表示动作重新来过。这说明遵义话中的“过”比柳州话中的“过”语法化程度要深一些。
  (二)广西南宁平话
  据杨敬宇,广西南宁平话中的“过”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重新进行,可以带宾语和动量补语。杨先生认为此“过”是重行貌的标记。用“过”的句子祈使性较强。“过”经常与“另外”“重新”“再”共现。[3]以下例句来自杨文。
  (70)亚杯茶淡了呃,我再泡过。(那杯茶淡了,我再泡一杯)
  (71)亚盘棋冇算,重新捉过。(这盘棋不算,重新下)
  (72)我手表捱丢喇,想再买过一只。(我的手表丢了,想再买一个)
  (73)亚只芒果又冇香,又冇甜,我另外喫过一只。(那个芒果不香也不甜,我另外吃一个)
  (74)你再唱过一回许我哋听。(你再唱一次给我们听)
  (75)吆渠哋讲过。(叫他们再说一次)
  (76)吆渠哋唱过一回许我哋听。(叫他们再唱一回给我们听)
  (77)另外换过茶叶再泡过一杯。(另外换茶叶再泡一杯)
  从上举例句来看,南宁平话中的“V+过”主要表示将之前已经进行过的动作重新来过,用于未然语境,动词以单音节居多。从语表结构上看,柳州话中“过”的用法和南宁平话中“过”的用法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柳州话中的“V+过”不能脱离“再”单独以“V+过”的形式出现而南宁平话可以,如例(75)和例(76)。这说明,“过”在南宁平话中已经开始具有独立使用的功能了,相较柳州话,南宁平话中的“过”语法化程度也要深一些。
  (三)广州话
  据陈晓锦、林俐和严丽明,广州话的“过”用在动词后,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表示整个动作从头重复一遍,可以用于将来时、现在时或过去时。[4-5]以下例句来自陈晓锦、林俐和严丽明。
  (78)唔得就嚟过。(不行就再来)
  (79)佢而家同你开过一张发票。(他现在给你再开一张发票)
  (80)抄过都抄得咁乱。(再抄一遍还抄得这么乱)
  (81)件衫洗得唔干净,攞去洗过。(这件衣服洗得不干净,拿去重洗)
  (82)今次唔得咪下次嚟过啰。(这次不行就下次重来嘛)
  (83)你寻日篇blog大失水准喎,写过啦。(你昨天写的那篇blog大失水准,重写一篇吧)   (84)呢张收据写错咗,你再写过张。(这张收据写错了,你再重写一张)
  (85)你件衫缩水缩成噉嘅?买过件啦。(怎么你这件衣服缩水缩成这样了,重新买一件吧)
  (86)A:找翻三蚊畀你。B:呢张烂嘅,畀过张我啦。(找你三块钱。—:这张钱烂了,重新给我一张吧)
  (87)重新开过一张发票。(重新开一张发票)
  (88)再开过一张发票。(再开一张发票)
  广州话中的“过”可以与“重新”或“再”搭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V+过”,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例(87)和例(88)表示的意思和“开过一张发票”一样。
  广州话中的“过”单独与动词搭配使用的用例非常丰富,对副词“重新”“再”的依赖非常少。虽然在广州话中“V+过”大多还是用于未然语境中,但是也可以用于已然语境。对比柳州话,广州话中“过”的语法化程度也要深一些。
  (四)连城客家话
  据项梦冰,连城客家话中的“过”可以表示重新进行某一动作行为,常用结构为“V+过”。动词和“过”结合紧密,中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连城客家话中的“V+过”可以用于未然也可以用于已然。[6]以下例句来自项梦冰。
  (89)这盘唔算,来过。(这局不算,重来)
  (90)买过hia35?(重买是吗)
  (91)要唔要买过?(要不要重新买)
  (92)敢唔敢买过?(能不能重新买)
  (93)曾买过a3?(重买了吗)
  (94)买过唔曾?(重买了没有)
  (95)换过呃。(已经另换了)
  (96)换过一只。(另换一只)
  (97)我合尔捏过一个。(我给你重拿一个)
  (98)我手表跌撇呃,想买过一个。(我的手表丢了,想再买一块)
  (99)着过一件呃。(已经另穿一件了)
  连城客家话的“V+过”已经完全摆脱了对副词“再”“重”“重新”的依赖。“V+过”的使用范围也扩大了:可以用于祈使句、陈述句,还可以用于各类疑问句。连城客家话中的“过”具有表示“重新来过”的专属语法功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行貌标记。相较前四种方言中的“过”,连城客家话中的“过”应该是语法化程度最高的。
  三、柳州话“过3”的来历
  我们认为柳州话“过3”来源于“过2”,是“过2”的语境变体。
  柳州话“过3”和“过2”具有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过”前动词的选择上都要求是动作性强的动词。第二,对含有“V过2”“ V过3”的问句作否定回答的时候都不能再出现“过”。对“V过2”作否定回答用“没有”,比如“你吃过饭了没有?”“没有(还没有)。”对“过3”作否定回答用“没用”,比如“要再写过咩?”“没用。”而柳州话中助词“过4”的否定回答形式中可以出现“过”,如“你去过桂林没有?”“没去过。”
  柳州话“过3”表示的“重新来过”之义与副词“再”和未然语境这两个因素有关。没有副词“再”的搭配使用,“V+过2”中的“过2”只表示动作的达成,不含“重新来过”之义,句中省掉“过2”后表意没有明显变化,如前文提到的例子“没急,给他喘过口气先。”“我要换过一个。”有副词“再”的搭配还必须是用在未然语境中,用于已然语境的“再+V+过2”中“过2”不含“重新来过”之义,如“昨天老师罚他把作业再写过了一轮才得回家。”“老师喊她把这个舞再跳过了一轮。”句中的“过2”省略后句子表意基本不变。由此我们认为,柳州话“过2”是在与副词“再”搭配,并且处于未然语境中的时候具有了“重新来过”之义,转化为“过3”的。“过3”是“过2”的语境变体。语
  注释:
  ①柳州话有五个声调,分别为:阴平44、阳平31、上声54、去声24、入声5。
  ②柳州话的“没”兼有普通话“不”和“没”的语法功能。此处的“没用”相当于普通话的“不要”。
  ③柳州话中“轮”是量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量词“次”“遍”。
  ④柳州话中如果表示第一次进行“换”的动作用“换过”,如果对第一次“换”还不满意要求再换用“再+换+过”。我们认为“换过”中的“过”是“过2”,表示动作的达成,“换过”中体现的“重新来过”的意义应该是动词“换”的词义体现出来的。
  ⑤柳州话中的副词“挨”表示“不得不”“必须”。
  ⑥柳州话中“咩”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⑦柳州话中“谬”是“没有”的合音。
  ⑧柳州话中常将“多”放在动词后,数量短语前面。比如“穿多几件衣服”。
  ⑨柳州话“哏子”是指代词,表示“这样”。
  参考文献
  [1][2]胡光斌. 遵义方言语法研究[M].四川:巴蜀书社, 2010:499-502.
  [3]杨敬宇. 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J].方言, 2002(4):340-341.
  [4]陈晓锦,林俐.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过”[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4):119.
  [5]严丽明. 广州话表示修正的助词“过”[J].方言,2009(2): 135-136.
  [6]项梦冰. 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 204-205.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CYY003);广西科技大学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校科社1261108)]

柳州话的动相补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