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2期 ID: 420887

  

人文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 薛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内生了诸多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实解决存在于教育体系内的问题。在整个社会提倡人文精神建设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应该发挥交叉学科优势,采取将大学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方式,突破发展困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 互动氛围
  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不在少数,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禁让人叩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出路。事实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感理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978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正式被确立,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严谨独立的科学体系。[1]在不断改革的历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从中国在历经灾难性事件(如20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等)时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意识和凝聚力便可略见一斑;但与之同时,仍有很多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着重分析其中两个亟待解决的矛盾。
  矛盾之一,教与学的矛盾。对于教与学这对矛盾,似乎老生常谈,但很多高校往往坐而论道。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情况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映现出来。一方面,现实和理想相互矛盾,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相互交织,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思想困惑,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系,表现在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人际关系敏感,情感建设脆弱等等,因此学生们有着复杂多变的精神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教育者往往难以真正把握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层次,这样就导致在不少高校,师生之间存在着教而不学、学而无效的被动局面。
  矛盾之二,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矛盾。除了教与学的矛盾,还有一对矛盾长期处于遮蔽状态而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就是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完整术语已经被广泛应用,受此影响,人们常常混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本应各有侧重:政治教育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教育为主;而思想教育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用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最常见的是诸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之类的政治性话语在一些德育教材里随处可见,这固然正确,但这种以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戒备甚至逆反的心理,难以让他们真心实意地去接受。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深入地开展,平等竞争、自由发展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这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可谓利弊共生,有利的一面自然无需赘言,不利的一面不可忽视。这是因为大学生一般处于20岁左右的年龄,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社会化程度较低,思想不够成熟,比如,部分学生过分追求自己的眼前利益,为达目的而在竞争中不择手段,等等。经济环境、技术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等各方面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一种培养人,提升人的精神品格的活动,如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注意外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不注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并且继续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仅依靠理性知识的堆积,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作用和管理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和内在需要动机的激发,长此以往必然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窘境,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认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需要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2]坚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认识到其重要性之时,当务之急正如克罗韦尔所言,是必须实现教育创新。众所周知,创新的策略有很多种,组合法是其中之一。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运用组合法即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合作,以发挥交叉学科的学科优势。
  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这一中介,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从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这条创新路径具有可行性。首次,尽管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但是一直以来它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也许有人认为这一路径并不可取,理由在于语文和思想政治分属不同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借助语言符号的力量,以形象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假丑恶,从而感染他们的情绪,启发他们的心智,净化他们的心灵,由此看来,大学语文是高校培养师生人文素养的平台之一,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来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局的路径是可行的。其次,在大学阶段,学生们更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他们会踊跃参加各类校园社团,积极投身校外的一些社会实践,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会压缩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间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他们的精力就主要集中在业务课程的学习上,而大学语文在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属于基础性的业务课程,因此通过语文课程的间接引导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从“要我学”导向“我要学”,能够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维度
  语文教育除了具有传播文化和训练思维的功能之外,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纳入其中。这里所谓的“纳入”是渗透式的,即在具体的课文语篇教学中渗入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文以载道,道以文显。在落实这一路径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人文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