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5期 ID: 360503

  

“偶像”的误用

◇ 王 颖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拜英雄、仰慕名人的时代,尤其是对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因而“偶像”一词也便有了极高的曝光率,频频出现在图书报刊中。但是它的使用都是正确的吗?请看例句:
  F4是该歇歇了,激发正气的青少年偶像该尽快闪亮登场。(李斌《F4该歇歇了》,《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日)
  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偶像”一词的明确解释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对于“偶像”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上面引文的作者却在文中呼唤“激发正气的青少年偶像该尽快闪亮登场”,可见他是由于未能理解“偶像”一词的本义及比喻义,误用了这一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宋丹丹扮演的白云一句台词“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准确地表现了这一没有文化而又附庸风雅的农村妇女的身份、性格,而成为后来人们争相学说的精彩包袱,这自然应又当别论。
  其实在上面引例中,按照作者的本意,汉语词汇中有“榜样”“楷模”“典范”等诸多词语供选用,那么又何必盲目趋时,而误用“偶像”一词?用词切记要准确把握其含义,慎重辨识其褒贬,我们应从当今人们大量误用的“偶像”一词中得到启示。

“偶像”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