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2期 ID: 355973

[ 谢政伟 文选 ]   

也谈“自”的用法

◇ 谢政伟

  《孔雀东南飞》(下文简称《孔》)是千古传诵的乐府名篇,但其产生年代众说纷纭。徐复先生《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的写定年代》(《学术月刊》1958年第2期)从该诗词汇、语法、用韵、用典、避讳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其应当是东晋时代写定的,此论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孔》一直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教材编者虽对其中的词语已作了不少注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5年)的词语,教材没有指明其义,导致一些教师及学生误读。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文中多次出现的“自”字,其作反身代词用法理解起来倒没有困难,但也不乏一些特殊用法,看似寻常,实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引起注意。下面是该文需要注意的五个相关例子:
  (1)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3)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4)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5)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以上五例中的“自”,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04年)及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04年)均未注释,导致一些人对之莫衷一是。如索明堂《“自”的用法》(《语文知识》2006年第2期)将例(1)(2)中的“自”理解为“代词,其,他的,他们的”,陈平《“自”字用法费思量》(《现代语文》2006年第1期)亦然,笔者认为皆属误解。
  按《汉语大字典》“自”字条⑤列有“副词。1.本是;本来”义,例证恰好为例(1);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第二次增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说:“自,‘本’的意思,语气副词。”且指出上述例(1)(2)中“自名”“均犹言本名”。可见二例中“自”不是常见的代词用法,而是语气副词用法。其实“自”之此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为常见,例如:
  (6)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左延年《秦女休行》)
  (7)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巢宿。(袁淑《啄木诗》)
  (8)光阴复何极,望促反成赊。知君自荡子,奈妾亦倡家。(王僧孺《鼓瑟有所思》)
  (9)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其中例(9)“自”“本”同义对文,“自”之“本”义无疑。
  有人将例(3)中的“自”理解为“自己”,如此理解表面看似通顺,实为忽略了焦仲卿说此话时被迫与无奈之语气。焦仲卿此言是想表白自己“本来”不想驱遣刘兰芝,只是由于“逼迫有阿母”,故作出这样无奈之举。“自”之语气副词用法恰好体现出焦仲卿的无奈心境,所以当理解为“本来”方为妥帖,若解为他义则显然与文意不谐。
  正因为“自”有“本”义,故古代文献中常见“本自”同义连用的现象,例如:
  (10)本自乘轩者,为君阶下禽。(吴均《主人池前鹤诗》)
  (11)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秋。(萧绎《燕歌行》)
  (12)知琼非俗物,罗敷本自稀。(萧子显《美女篇》)
  (13)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庾信《燕歌行》)
  (14)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萧纲《妾薄命篇十韵》)
  《孔》中例(4)“本自”亦是同义连用,“自”即“本”,不宜作别解,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即已指明。而索明堂先生将其理解为“动词,是,常和‘本’‘犹’连用”,陈平先生亦然。查《汉语大字典》“自”条共列7个义项,未见有作动词用法,其他大中型辞书亦然,可见这种说法甚为欠妥。有人还将“自”同样理解为“自己”,同样不确。
  副词“相”具有指代作用无须赘言,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早已详论。就笔者所知,对例(5)中的“相”的指代对象,历来争论不休。一些人将此“相”理解为指代焦母,表面上合情合理,实则不然。文中刘兰芝与小姑告别时看似简单的嘱咐话语,其实作者是有意而为之。此语显示刘兰芝对上孝敬有加(“勤心养公姥”),哪怕是被婆婆强行休弃以后,而对下关怀备至(“好自相扶将”),但如此贤惠懂礼的女子在焦母看来还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怪不得刘兰芝发出“君家妇难为”的感慨。所以综合看来,此“相”应理解为指代小姑(即“你”)方为妥帖。孙富中《〈孔雀东南飞〉注释质疑三则》(《中学语文》2002年第10期)所持“兰芝与小姑告别这段话写得极有层次”之观点,笔者甚为赞同,只是孙先生将此例中“自”理解为“自己”,笔者有不同意见。依笔者之见,此“自”当为词缀,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方一新、王云路先生即指出此例中“好自”意为“好好地。‘自”是后附加成分”,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自”字条第六义项为:“用在单音节副词、形容词、助动词等后面作词缀。六朝已多见,唐时更普遍。”王锳先生同样指出:“自,词缀,多缀于单音节副词之后,构成双音副词,‘自’在其中不为义”,“‘自’偶亦可缀于单音节形容词、助动词之后,构成双音复词”,皆可为证。所以《孔》中“好自相扶将”应理解为“好好地保重你(自己)”。“好自”在此期文献中同样常见,例如:
  (15)佗言:“……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16)上遣员外散骑侍郎戴明宝诘浑曰:“……国虽有典,我亦何忍极法,好自将养,以保松、乔之寿。”(《宋书·文五王列传》)
  二例中“好自”皆“好”义。
  [作者通联:安徽蚌埠学院中文系]

也谈“自”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