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2期 ID: 355955

[ 朱新凤 文选 ]   

自主学习摭谈

◇ 朱新凤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再也不能袭用传统的以分析情节结构、讲解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为主要任务的讲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了。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而新课标也积极倡导学生“自由、自主和创新学习”,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文本展开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新举措。对此,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独立寻疑,为课中探究奠定基础
  
  良好的预习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材料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它来培养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初读时,可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画出重点词句,寻找不解之处,并做好记载,以留待课中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从而增加获胜的信心。这样的预习就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教《向沙漠进军》一课,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就提出了“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对大片的沙漠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等问题。课前预习,能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撒手不管”。首先是让学生确定课堂学习目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把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景中去。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整体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学习目标,这样,能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伯牙鼓琴》时,我想开发一下文本资源,充分利用一下课本这个例子,就提议大家把俞伯牙、钟子期的事迹搬上舞台,大家都很赞同,于是我制定了以下目标是:(1)所有的学生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能通过活动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2)部分学生能自主组织、策划、参加到活动中去,遇到实际问题,主动通过各个渠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能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这次活动中来,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4)都能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学生在班级目标的启发下很快拟出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说我要当主角,活动拿满分;有的说我要亲手制作一件很有特色的道具;还有的说我要在这次活动中好好地与他人相处,努力地提升我自己……接着,是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一旦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就有可能产生强大的爆发力。这不,用兵神速的刘大军一天工夫就完成了洋洋洒洒两千多字的剧本,还堂而皇之的写上“编著:刘大军”;导演们为了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给俞伯牙配了丫鬟、随从、舟子等,给钟子期配了老父;制作组制作了精致的古琴,他们用银色柔韧的丝线做弦,用光洁亮丽的棕色纸进行包装;更绝的是演员阵容,演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着装独特大胆,曾大国担任俞伯牙侍卫,舞台上他一身戎装,腰带佩剑,显得威风凛凛,与平时完全判若两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热情高涨,充满了激情,学习氛围浓烈。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他们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但是他们的表现已经得到了超常发挥。这堂课不仅很好地挖掘和利用了教材的功能,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自我。
  
  三、课后质疑,让学生进行“问题式探究”,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也是由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教学中除了课前预习寻疑外,还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展示,去学会质疑,教师要引导,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如教《杨修之死》学生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就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1)杨修的死除了他屡次犯曹操之忌外,与他的性格有没有关系?(2)如果我是杨修,能和曹操处理好这个关系吗?又应该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3)曹操杀杨修除了犯忌外,是不是与政治有关?杨修是不是非死不可?……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惊讶不已,学生的潜能一旦发挥出来,力量是无限的。对于这些疑问,我没有当堂给他们明确的解答,而是让他们通过合作或者自己课后找资料来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学生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无疑是“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法。
  [作者通联:湖北当阳王店中学]

自主学习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