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77

[ 于胜玥 文选 ]   

景在眼前,美在笔下

◇ 于胜玥

  大约我们每个人在初学写作时都有被布置写游记的经历,原本兴高采烈地准备出游,却因为一句“回来写一篇作文”而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于是写景千篇一律,感受大同小异,最后多半是“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再美丽的景色只会变得枯燥乏味。可看到蔡颖文小作者的《丽江小记》时,我不禁要赞叹,丽江的魅力已尽在她的笔下!
  从门前的溪水到四方街的工艺品,从东巴文字到纳西人的笑脸,小作者一一掠过,而字里行间呈现出的却远不止这些风景。她不仅看到,而且懂得。“是的,丽江是一座充满灵气的古城”,丽江的灵气渗透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浸润了每一个旅人的心灵,也浸润了小作者的文字。文中的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丽江的宁静和美好,雪水“干净纯洁”,笑脸“真诚”,文字“苍劲秀美”……“我最爱的事情,莫过于坐在一家茶楼里,对着窗外的景致出神”,在小作者看来,这是感受丽江的最好方式,出神的时候,整个丽江已在心中。读到此处,我不由想起卞之琳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小作者看着丽江的“宁静致远”,我们透过小作者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更美的丽江。
  古城总有许多相似之处,丽江安静,周庄也安静。蔡颖文在丽江觉得“这一切的景色,都能使人沉浸其中,甚至忘了时间的流逝”;王剑冰在周庄则“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然而,这其中还是有差异。丽江的安静在每一个纳西人的心里,哪怕是人流“有说有笑地穿行”,纳西老太太只管“坐在长椅上,沐浴着阳光打盹儿”;周庄的安静却十分脆弱,仿佛一碰即碎,周庄有着太多的“厌倦与无奈”,她在艰难地维护着自己的“操守”。
   在王剑冰笔下,周庄不再是一座古城,而是一位古典的江南秀女,于是周庄有了灵魂。作者同样没有着力描写周庄的风景,但脑海里却分明有一个周庄:水是柔软的,船是陈旧的,油菜花的芳香是纯净而湿润的。周庄“打着鼾息”,让我们不曾眼见,却仿佛置身其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训多用来强调身临其境的重要。但若只是走马观花草草看过,或是挂念着自己的游记而忙于记录见闻,到最后心灵毫无触动,身临其境又与浏览画册有何不同?看一处风景也好,览一处名胜也罢,用心去品味,自然会发现独到的美,有一番独特的感悟,此时再动笔,美便在笔下汩汩流淌了。王剑冰先生笔下的周庄,正因为用心而有了灵魂;蔡颖文小作者笔下的丽江,也因为用心而颇有灵气。当心灵与风景同在,那眼前的风景便成为笔下的美丽,永远留存在心中。

景在眼前,美在笔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