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烟起,洒一地热血;沉烟落,细尘间你们的目光,谱数支豪迈曲调。
——题记
空气氤氲着美好,窗外,碎光洒了满地,星星点点,成了满室斑驳。光影折射间,照亮了台前书籍,掀开了历史长卷。
一颦一笑谋万世安
戈壁,荒漠。
丝纱蒙面,水袖挥洒。长睫微颤,眉目秋光辗转间,一莲足轻移,一长袖拂尘,娇好的身姿曾轻盈地在金光四溢的大殿上拨动万人心弦,转眼间那个一笑倾城的她——昭君,便随着那叮叮驼铃迈上了一线直到尽头的沙漠,一心儿女柔情,蓦地换成一腔如男子般的热血。眸中,那映着星辰般温婉迷人的瞳仁,在浓密的黑睫微敛下,霎时锋芒落入眼底;梦中曾令她千呼万唤的身影破碎成片,再次拼起,却成了一个千金重的字——国。在别人看来,那眸中流转的盈盈波光似是无奈,似是凄凉,似是无人问津的落寞,但在我看来——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它正在告诉我,她无悔,无悔步入那片荒漠。因为,她心中有国。
一行一影望家乡泰
夜半,未眠。
漆黑的夜幕,挂着一钩狼牙月,原本的静谧恬美,此时却悄无声息地添上了几分肃杀之气。
庭院中,烛火燃着,散发出阵阵微光。他着紧身黑衣,右手持剑,脸庞在淡淡烛光中显得愈发棱角分明,英气逼人。
月光笼罩下,一个足尖点地,身子往前微倾,便如破竹之势举剑向前刺去;一转身,一翻手,更是蓄足了全身的力量第二次向前刺去。但终只是剑身触及了冷冰冰的空气,想象中立着的敌人却被风吹散,化成烟雾,袅袅消逝。他原本映着烛辉的灼热目光一下子黯淡无光。抬首望月,抿唇不语。呵,老天,你是折磨我吗?
黑眸中闪着讽刺的光,随后是无奈和长久的无声。我却觉得不然,因为——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它正在告诉我,他悲愤,悲愤一腔壮志难酬。因为,他心中有国。
一惊一梦求战胜来
夜半三更,昏暗。
冷风吹过,偌大的屋子添了些凉意。月半挂于天际,树影婆娑,微颤着,显得那般萧条。
他半卧于床,虚弱的身子感受到凉意后忍不住发抖,之后便僵硬着无法动弹。透过窗户,风敲打着树枝,雨也渐渐密集。他凄凉地苦笑一声,眼角泛起皱纹。长叹一声,他似乎看见了沙场上硝烟四起、尸横遍野的场景,无数身着铠甲的战士嘶喊着、拼杀着,一匹匹战马仰天长啸,刀光剑影,令人心生畏惧。眸子中闪现着各种感情,是渴望,是期盼,是急不可待,也是“为国戍轮台”的奉献。或许人们会认为他尽是无奈,我却不是——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它正在告诉我,他渴望,渴望仍在战斗的士兵们能战胜归来。因为,他心中有国。
无数历史碎片如雪花般飘然而至,纷纷呈现于我的面前。似光似影,却都饱含了浓浓爱国情。一双双炙热的眼眸,似乎都在推开历史的牵绊,向我阐述着他们对国的热爱。
指导老师 马亚辉
(本文系本届大赛初中组一等奖第二名作品)
【心灵之声】 文章从历史长河中择取“昭君出塞”“荆轲刺秦王”“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三个片段,为我们描述了眼中炙热的爱国热情。
【作文圆桌】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考生从选择的“眼睛”和透过这些眼睛看到的内心世界则各有不同。王铖同学的散文中,从眼睛里流露出的情感到眼睛里透出的精气神,从英雄的眼睛到诗人的眼睛、美人的眼睛,虽角度多样,但句句围绕眼睛是心灵之窗这一主题,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如淙淙泉水,流入读者的心田。张音叙同学的文章则从历史长河中选材,昭君、荆轲、陆游三个历史人物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作者却以爱国热情将他们串联起来,用他们的眼睛表达出心中对国家的赤诚,告诉读者中华民族流传了千年的忠肝义胆,不仅书写了史书上的爱国热情,更可以看到作者的一腔热血。这两篇文章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文章如行云流水,读之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