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一如往常的萧瑟,有遒劲的风吹动衣襟。刘禹锡迎风疾行,他在寻找什么?
他停住了脚步,昂首向天。天际,碧空如洗,不见一丝尘埃。在天的尽头,有一个身影,那是一只高傲的鹤,伸展着长长的翼,凭风展翅,向着云天外翱翔。在鹤的身后,是一朵流云,它摇曳的身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飘逸而迷离。刘禹锡迟迟不肯收回他的目光,注视着、凝望着,仿佛在找回曾经的回忆,又仿佛在默念着什么。
又一阵秋风吹过,风里夹杂着庄稼成熟的香味,刘禹锡把目光转向远方的田野,那里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他们是不会惧怕秋风的,远方的山脉、河流,还有那叶子一天天稀疏的老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朗,天地似乎更加澄澈。这一切,如同一幅挥之不去的剪影,深深印在了刘禹锡的脑海中。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呢?那些迎来送往、曲意逢迎的官场岁月,真的不过是过眼烟云啊!
时令已经是深秋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那些曾经的挚友,也渐渐模糊了面孔。“人人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偏要说,洁净明朗的秋,远远胜过那香艳轻薄的春!”刘禹锡喃喃道。
【链接中考】
1.(2008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卷)对《秋词》《天净沙•秋思》(略)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词》 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卷)阅读《秋词》《天净沙•秋思》(略)两首古诗词,完成题目。
⑴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诗人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自己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⑵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⑴C ⑵《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