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85

[ 徐惠明 文选 ]   

离人无语月无声

◇ 徐惠明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首句妙在“月无声”三字,月本无声,而此时此境,则显出明月有情,见离人伤心而默然,亦感凄凄惨惨。次句连用两“有”,以“明月有光”来比照离人多情。诗中用两“无”两“有”,将月与人、情与景交融一体。后两句写“别后相思”,以月作比。无声而有光的明月,普照人间、云间、水上,直至天庭。月光无所不照,充满天地之间,可见别后思情多么深远。
  “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唐·陆龟蒙《月成弦》)
  妇人与丈夫离别,正是月缺之时,称月光为“孤光”,表达了妇人凄凉孤独的心情。但连这暗淡的月光,很快也隐没云中了。此种环境氛围,令妇人更感离别之苦。后两句表示妇人的心愿:我如果是天上的嫦娥,一定让月儿永远圆满,不使它残缺。月圆之时,正是家人团聚之日。这反映出妇人与亲人不忍离别的情怀。
  “休遣玲珑唱我诗, 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 月落潮平是去时。”(唐·元稹《重赠乐天》)
  此为元稹在与白居易别后重逢又将分手时的赠别之作。“玲珑”,商玲珑,唐代歌唱家。离别后又重逢欢聚,本以唱诗为快,何以休遣唱“我诗”?自然引出次句,“别君词”必多惆怅离恨之情,若在此时唱出,会更增添忧伤。后两句联想由相聚到明朝又将分手时的情景:月落潮平,江头送别。诗中虽无一字抒情,但诗人恋恋难舍之情,尽在景中。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唐·王勃《江亭月夜送别》)
  诗歌通过景物描写,寓离别之情于夜景之中。首句写地面之景,雾笼罩离亭的台阶,气氛冷寂;次句写天上之景,明月似“飞”,时光消逝,增添离别之伤感。三句写近景,离亭犹在,斯人已去,空留一片“寂寞”。末句写远景,立于离亭眺望,江山无垠,月驰中天,却已难见远离之人。四句四景,景中皆含惜别深情。

离人无语月无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