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252

[ 谢嗣极 文选 ]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学习建议

◇ 谢嗣极

  一、 专题特点:
  本专题属于必修课教科书人文内涵的“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在必修教科书中,同一向度的专题还有“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第四模块)、“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五模块)。以上三个专题的选材涵盖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的不同侧面,包括: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人类审美视野中的科学,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飞升等。
  
  二、 学习建议:
  1. 了解专题构成:
  专题目录是了解一个专题构成的重要途径,专题名称“像山那样思考”取自本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反映了本专题的主题: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意即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欣赏自然的美,并从大自然中获得感悟和哲思。这一专题又有三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第三板块“湖山沉思”。
  
  2. 了解学习目标:
  学习本专题前,要认真阅读专题前两段编者的话和各板块后的“文本研习”,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专题前有两段编者的话要特别重视: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这一段话与本专题的三个板块对应,概述了人文目标的要求。
  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
  这一段文字启发我们要注意知识目标。编者的话和各板块后的“文本研习”相互补充,便是本专题的总目标。
  
  3. 把握板块特点:
  第一板块:“谛听天籁”,重点是一“听”字,“听”可理解为欣赏,因这一板块所选两篇文章《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重点写景,即摹写自然亘古的美丽。学习时要注意,作者笔下的自然美在何处,作者又是如何利用文字“构图敷彩”“摹声拟音”的。
  《江南的冬景》,阅读时我们会发现,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北国的冬”“闽粤的冬”“德国的冬”,学习时需要思考:文章以“江南的冬景”为题,作者为何要写那么多其他地方的冬,这和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关系。还要思考江南的冬景的特点是什么?
  《西地平线上》写了三次落日的景象,写三次落日,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不仅需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三次落日的不同;还要作者有高超的用文字“构图敷彩”的能力,学习时,要注意三次落日的不同,还要学习作者如何绘出其不同。
  学习时还要注意比较《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不同的美。如果《江南的冬景》是一种优雅柔和的美,那么《西地平线上》是一种雄浑狂放的美。
  第二板块:“感悟自然”,重点是一个“悟”字,即作者“在聆听自然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这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其“悟”不尽相同,所以,学习这一专题时,要从人和自然两个方面去理解作者的“悟”。
  这一板块的两篇文章从所用语言工具的角度说,都是文言文,因此,学习时第一步要做到字词的理解,这就要对照注释、查工具书,扫除字面障碍,然后熟读。做到字面的理解之后,才能理解作者之“悟”。
  学习这一板块要注意五点:作者当时的处境;自然的特点;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自然”与“悟”之间的连接点,即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悟”;文章有没有收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神奇效果。
  第三板块:“湖山沉思”,重点是一个“思”字,启发人们思考的是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与自然相处还有哪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学习这一块板时,要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4. 分析板块间的关系
  苏教版教材有一特点,一个专题的几个板块不是随意组合的,编者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各板块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所以我们学习每一专题后,要从整体上分析各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本专题的三个板块,逻辑上是逐渐深入的,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谛听天籁”是领略自然之美;“感悟自然”是从自然中获得启发;“湖山沉思”是思考的是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5. 写作实践
  专题写作实践共给了三道可供选择的作文题,可以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一个写作,也可以与三个板块的学习结合,从审美、感悟、与自然相处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自主命题作文。
  
  6. 自主评价建议
  专题最后的“积累与应用”是自主评价的重要据。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检查背诵《赤壁赋》,可以选择本专题两篇文言文出现的虚词,如“而”“乎”“其”“且”等,找出例句,揣摩它们不同的用法,制作文言文学习卡片。
  
  (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学习建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