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294

[ 刘党桦 文选 ]   

五个维度: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

◇ 刘党桦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1934年写的小说《边城》的主人公,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二第四专题节选了其中的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在教读这篇小说时,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难以理解翠翠的情感,也难以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为了能让现代的高中生理解小说的主旨,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翠翠关键性的情态和小说中重要的物什,从五个方面采用朗读与点拨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就此做些介绍,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迪。
  维度一:薄薄凄凉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点拨】天快黑了,爷爷还没回来,忙碌一天的万物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热闹的气息,听到各种杂乱的声响,情窦初开的翠翠“成熟的生命”、内心的孤寂和外面那么生机勃勃的万物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自己的生活 “太平凡”了,甚至痛苦,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有些“薄薄的凄凉”。
  维度二: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点拨】因为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心事,不懂她的感情,所以翠翠就幻想出逃让爷爷去寻她,可想到爷爷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爷爷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这段“胡思乱想”,表现了翠翠的天真、纯洁、善良。翠翠的“惩罚”手段是建立在爷孙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爷爷爱她,所以想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以说,翠翠想让爷爷惊慌,是因为她心里觉得委屈。
  翠翠此时的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她;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是在折磨她。这就是翠翠因怀春所产生的孤独感。
  维度三:三喊爷爷
  翠翠第一次喊爷爷,爷爷误解她,不了解她的心事,她的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满腔心事,无人诉说,内心哀怨,所以伤心地哭起来;第二次喊爷爷,爷爷不理,翠翠心里悲伤;第三次喊爷爷,爷爷才说回来。
  【点拨】翠翠三次喊爷爷,是因为前面的“胡思乱想吓坏了她,她不敢想象没有爷爷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就真会分开。翠翠更不敢想自己居然会产生伤害爷爷的念头,她难过得哭了又哭,只有用对爷爷的更好更亲来补尝罪过了。
  这“三喊”,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维度四:听爷爷讲“唱歌”
  1. 爷爷为翠翠讲她父母的相恋之歌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点拨】翠翠听爷爷说父母“唱歌”相恋相知、以身殉情的爱情悲剧,“听来神往倾心”;“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可以说,翠翠似乎意识到了一点爱情是什么,心中的爱情观念清晰和坚定起来。感受到了一些爱的纯洁、美丽、坚贞甚至沉重。
  2. 翠翠梦中听“唱歌”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
  【点拨】翠翠“梦中的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这是生命最为本真、原初的体验,它极美地暗示出翠翠的情感、心理,翠翠的春心萌动,爱在发芽。
  3. 听爷爷吹芦管唱歌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
  祖父所唱的歌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点拨】翠翠爱上了傩送,但这种爱并不外现为强烈的行为,而表现为朦胧的、隐秘的内心波动,内心流露出纯情少女对甜蜜爱情的憧憬,爷爷的芦管一吹,翠翠的心就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在这里,芦管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情感,翠翠是借谈芦管来含蓄地谈二老唱歌的事,精彩地写出了少女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态。
  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那晚唱的情歌。听着这歌,翠翠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
  维度五:虎耳草——爱情的寄托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点拨】这里的“虎耳草”是翠翠爱情的寄托,它随歌声出现,伴随着翠翠美丽的梦,它是美的,也是有趣的,因为翠翠“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虎耳草还象征一种可以触到的希望,也象征一种保护。虎耳草从梦中的幻境到现实的企盼,到课文最后的“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为止,从“不交给谁去了”到“知道交给谁”,反映了翠翠的爱情从朦胧到清晰、从矜持到热烈的变化。
  综上所述,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的内心是比较微妙、复杂的,她既有对爱的向往、痴情,又有着敏感、羞涩和矜持。她的内心是纷乱的,孤独的,她对爷爷有误解,有“惩罚”,更有一种深挚的爱。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朗读,配合教师的点拨,定能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也更能理解作者在小说里所要表达的思想。
  
  (淮安市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223200)

五个维度: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