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大型考试中的古诗鉴赏题,笔者承担全区高二年级全部几千份试卷此题的阅卷工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
1. 这首小令写了哪几个生活剪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 你从“门外马嘶人起”一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思?(3分)
应该说这是一道比较成功的题目,指向明确,难易适度。第1小题的参考答案是:深夜风打驿门,拂晓鼠窥油灯,天明马嘶人起。阅卷中发现对“深夜风打驿门”和“天明马嘶人起”学生一般都能概括出,而对“拂晓鼠窥油灯”这个得分点相当多的学生采不准。有的答作“梦被破鼠打搅”,有人解作“梦中看见一只破老鼠在偷偷地看花灯”,有人曰“梦里破老鼠偷油灯的行动”……
阅卷过程中仅只是拿出来共同仁一笑了之。事后在讲评中经与学生交流,我似乎感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90后学子都是看奥特曼、吃肯德基、打电子游戏长大的,他们大多在幼儿园里缺少了儿歌这一课。讲评课上灵机一动,我对高二学生说,我们集体背诵一首儿歌,开头是“小老鼠,上灯台”,两个班,各五十多个学生,能说出“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的只极个别的人。课后我又把记得这首儿歌的几个学生的答题卷找出来,一一翻阅,他们对“拂晓鼠窥油灯”这个要点基本都能答到。我还记下了几个对这首儿歌一脸茫然的学生,事后也翻检了他们的试卷,大多答不到这个得分点。
进一步与学生对话,发现90后学子们大多不知道小老鼠为什么要上灯台,怎么会偷油吃,灯油是什么,灯台什么样……
动画片《奥特曼》和电子游戏里肯定是没有这些内容的!
对几个答案正确的学生进行访谈,何以知道这些常识,大都说是从电视里看的。
追究为何把“梦破/鼠窥灯”解做“梦/破鼠窥灯”,发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今学生口头语中“破××”的使用频率极高,“破饭菜”“破学校”“破车”“破食堂”“破事儿”“破电脑”“破规定”……而“破鞋”(用“交际花”“招手停”等时髦词语代替了)、“收破烂”(用“拾荒者”和“收旧货的老板”代替了)一类的词语却少用了。受到这种影响,学生把“梦破/鼠窥灯”解做“梦中看见一只破老鼠在偷偷地看花灯”,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否这样认为:儿歌就是幼儿园孩子的阅读?
毋庸置疑,从小学开始,语文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练习式阅读。本来考试是用几个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我们的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常规阅读变成了做题!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是竹篮子打水。就题目做题目是低效劳动,是打消耗战,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从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到听小学语文课,你都会隐隐感觉到,时下在很多标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语文本体的东西越来越少,而语文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无须讳言,一到高三基本都是“语文课本+教辅资料+学生作文选+频繁考试”的急功近利的快餐式的语文教学。
语文能不能让读书的学生得高分,让靠做练习变得没用?没有阅读的底子,其他东西都没根基和土壤。而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就必须要降低学生常规学习的成本。
这,是否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让孩子缺了儿歌这一课!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