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了一些课,不经意间,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悄然发生了变化。偶尔与同事谈起,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细想想,这用语变化的背后,还真隐藏着一定的道理呢。下面试析几则与诸君共享。
一、 由“你们”到“我们”
以前,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听到“这个问题你们考虑好了没有”“你们这个班……”等等;现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则说“这个问题我们同学考虑得怎么样了”“我们这个班最近有进步啊”等等。可别小看了这么一个字的变化,它着实拉近了说者与听者的距离!“你们”,与说者毫无瓜葛,都是听者的事;说话者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听者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双方井水不犯河水,是对立的。而“我们”则是平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话者与听者融合在一起。这一用语的变化,体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改精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由站着跟孩子说话到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变化。
二、 由“听清楚”到“说清楚”
曾几何时,在报上看到有人盛赞从“听清楚”到“说清楚”的变化时,我还不以为然。因此,课堂上听教师布置作业后习惯性地问“听清楚了吗”也就习以为常了。随着新课改精神学习的深入,我开始践行从“听清楚”到“说清楚”的转变。最近听课发现,从“听清楚”到“说清楚”的转变已是普遍现象,“说清楚”已成为广大教师征求讲话效果的主流用语。那么,“听清楚”与“说清楚”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听清楚”,很显然,强调的是“听”,那当然是受众也就是学生的事,这就有“我该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是你学生的事了”这就有种推卸责任或者说不负责任的嫌疑;而“说清楚”强调的是“说”这点也很显而易见,既然重点是“说”,那别人“听”得如何就跟你说的如何脱不了干系,你说话内容的简洁通畅与否、说话口齿清晰程度、说话情感的感染成分都影响着学生听的效果。总之,不是所有的教师说的,学生都能“听清楚”,你得说的简洁点、清晰点、艺术点、亲切点才行。
三、 由“告诉我”到“与大家分享”的变化
以前,教师提问后,“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的这种指名回答的前奏充斥课堂。新课改实施后的课堂,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的理念开始由老师的思想观念慢慢地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你说我听,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事,还有那四五十个学生都干啥呢?很明显,这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作怪。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是课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学习、思考、欣赏、享受同学思维的成果,这是一种“与众乐乐”的和谐局面。记得一句名言说过:一人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一人一种思想,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如果课堂上有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全班每个同学该有多少种思想啊。
四、 由“告诉你”到“我们讨论一下”
想当年,学生提问后,哪个教师不是说“哦,告诉你”,然后把答案呈现给提问的学生。而如今,多数教师会说“我们讨论一下”或“我们一起研究吧”。这就让学生由旁听者变成了参与者。“告诉你”,居高临下的权威不言而明,教师虽然也把答案或结果明确无误地教给了学生,但那是一种“填鸭式”的,往往是结论的直接呈现。“讨论”“研究”,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探究的动态过程。当然,体现的是新课改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理念。
所以,不少教师也把上课伊始的“今天我们讲……”改成了“今天我们讨论……”,因为“我们讲”往往变成“我讲”,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而“我们讨论”,学生就成了参与者甚至是主角,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新课程的理念正在改变着老师的教学行为与方式,教学语言的变化正是其中的直接表现。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