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学生写作议论文成功与否往往与起步时的酝酿思考——即构思阶段的完成状态密切相关。许多学生见到文题,稍事思索,即行下笔,凭直觉,靠经验,跟着感觉走,写得好则好,写得差则差,心中迷迷糊糊,眼中模模糊糊,因为“六神无主”,所以常常在无效、低效、失效的劳动中苦思冥想,耗时费力。为此本人工作室实施“中学议论文能级提升”课题,设计并实践了《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级量表》,总分六大模块:一、 观点:想法、看法;二、 思路:酝酿、构思;三、 事理:筛选、打磨;四、 构架:布局、构件;五、 分析:比较、推理;六、 语言:通畅、明白。
据我们调查,学生习作议论文之所以下笔草率,主观原因往往是记叙类文章的定势所致,只要下笔行文,自可铺叙情节,显示主旨。殊不知议论文的核心策略,是对人、事、物进行是非、高下、优劣、得失的判断,定论不能不有所预期,有所设计。客观原因首先是不明白如何起步,如何下笔——缺少“能见度”;其次是不明白下笔、起步前应该作哪些前期准备,这些准备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清晰度”,那么,下笔之后,结果怎样,说俗了就是能得多少分,不得而知——达成度十分渺茫。
能见度:让作用力透明地点到位
所谓“能见度”就是减少写作议论文盲目性的手段、方法或措施,就我们的课题而言,就是议论文能级提升的量表及其实施过程。参照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明明白白显示初高中各个阶段体育锻炼项目达标的数量级差,速度、高度、长度、时间一一标明,对照标准,天天训练,学生看着自己的成绩一步步在提高,“明码标价”,就有了信心,有了把握,一改盲人摸象的教学形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成为自控的现实。
《课程标准》在起步阶段就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此特别强调了写作的前期酝酿构思的几个关键所在。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并不缺乏卷帙浩繁的理论,缺少的是应用理论的方法,假如理论是珍珠,我们缺少的是将它化成粉末或“口服液”的手段或机械,而对这种手段,教学双方往往寄希望于习作者的“感悟”“领悟”“参悟”能力,而这种“悟性”能力又往往因人而异,呈现的时间可长可短,达到的程度有高有低,如此差异,说到底是未曾真正“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其实这并不只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一个“能见度”问题,因为议论文写作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训练为主,雾里看花般的训练就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议论文写作标准的把握,看不清,摸不着。因此提高对标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无疑是“制成粉末和药液”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议论文的习作通常是在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生一般具备了申述、证明、辩解的能力,且时常产生表白、争论的冲动。因此,提供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条件、规范、标准是教学双方的自然需求。以下就第二板块《思路:酝酿、构思》作一阐述:
(一) 目标
1. 了解议论文酝酿和构思的一般方式。
2. 能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酝酿和构思。
(二) 级表
议论文习作目标的设定首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其次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酝酿和构思”阶段要使学生明白的无非就是三个字“知”“用”“度”。所谓“知”,就是明白“酝酿和构思”是什么,是怎么回事,了解其一般方式与内容;所谓“用”,就是能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酝酿和构思”,即如何“搜集素材(论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形成操作序列;所谓“度”,那就是《级表》中显示的“层级”与“标准”,四级所标示的主要内容为论点、论据、结构等,其级差就是这类内容的有无、强弱及其处理手段的恰当与否,总之使学生能够在下笔之前心中有底——议论文的“力”的作用点及其大小,大致形成轮廓、纲目,久而久之养成意在笔先的写作习惯。
“目标”与“级表”的区别在于达成度与达成步骤的不同,“目标”是让习作者明白经过学习应该获得怎样的结果;“级表”是说明通过哪些手段可以达成目标。点明关键所在,以引起注意,“情感活动所产生的体内生理变化在大脑皮层上引起兴奋,这就既可能加强个体对引发情感活动的特定信息的注意,又可能唤醒大脑这个信息库中所储存的许多有关信息,于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又可能建立各种暂时联系”。(金开诚《文艺心理学》北京大学版1999年第175页)为此,我们列出《议论文能级表》,分门别类,出示四级量表,明示级差,显示缺陷,提示修改,循序渐进,盯着目标走,按着规范做,一步一个脚印,深浅长短,自我调控,写前可设计,写中可对比,写毕可回视,将感觉层面的意识、意念、情绪,经过理性的过滤、筛选,或升华,或沉淀,或结晶,或淘汰,逐渐固化定型,形成个人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清晰度:让能级步骤显示给自我
清晰度,就是由量表来显示各个能级的达成度,努力让学生把作用力的位置找准,能级的提升就是目标达成点状轨迹的渐次量化显示,当然作为过程性的思维活动是难以用一个数量表示来显示能级的,但是就议论文习作习惯的起步而言,表示一个由低到高的提升过程,由不甚了然到逐渐显明的“亮化”过程,形成可以不断回视反思的轨迹,对于习作者而言,就不只是增强了信念,而且可以自知当前达成度,就如登山过程中见到里程牌一般——不只是鼓舞起登顶的勇气,而且是在于明白自身立足的位置——进而了解将要行进的过程及其最终的目标。因此,我们着重强调的不只是要显示议论文 “酝酿、构思”的过程,而是提示了从哪些方面去“酝酿、构思”,如此这般的“酝酿、构思”是否恰当合理?假如不妥,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也就是努力让学生自行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算是合格的议论文”;二是“不合格怎么办”。明明白白去“酝酿、构思”,一旦完成,就将其“固化”,形诸文字——列出提纲。《思路:酝酿、构思》第二要点我们出示“编写提纲与示例”:
编写提纲
提纲是文章写作的计划,也是一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是执笔行文时的依据,是思路的书面形式或文字形式。提纲不一定有规范、标准的样式,但写作前心中总得有个底,这个底也得有个“样”,因此可以采用各自喜欢的格式,但不论如何拟写,都应该使所列内容的层次体现得清晰明确,结构一目了然,以免随心所欲“放野马”——时时提醒着自己。
【示例】 (C级)
文题 谈谈追求时尚
论点 学生应该追求时尚
论据 ××革命伟人、××同学不断追求时尚
结构 一、 解释什么是时尚,出示论点。
二、 叙述时尚的实质并引证(××科学家、××同学不断追求时尚的事例)。
三、 时尚的意义、价值体现与启示。
四、 结束语。
然后提出第三要点,连续进行“分析与修改”。
【分析】
这个提纲有以下一些问题:1. 论点过于宽泛,追求时尚作为论点取向应该是可以的,而作为论点,可能就不是800字所能说清楚的;2. 论据的选择不明确,只有个大概的方向,“××科学家、××同学”是谁?论据要求必须确凿,模糊不得;3. 结构层次简单,开头、结尾、衔接、过渡考虑有欠周密、完备。如果按照本提纲写作,文章势必粗糙、浮泛,故定为C级。
【修改】
文题 今天中学生是否应该追求时尚
论点 追求时尚 敢为人先
论据 1. 鲁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及其分析——追求的意义所在
2. 小岗村人农村承包责任制度的探索——追求的风险与价值取向
3. 吴仁宝的看法及现代华西人的生活观——追求的当今视野与角度
结构 1. 提出论点:追求时尚敢为人先
2. 展开论述:
①今天所处时代生活令人迷惘——只有不断追求时尚,才能勇立改革潮头;释题,何为“时尚”——敢于开拓创新。
②引入鲁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分析敢为人先者意义在于无畏、引领、进取,对后来者的贡献。
③过渡到小岗村人农村承包责任制度的探索,追求时尚的哲学思考:风险与价值;从责任角度谈追求时尚与“赌”“出风头”的区别。
④引入吴仁宝的观点,说明当今社会人要有所成就,更加需要追求时尚,敢为人先,且不在乎年龄大小。
3. 结尾。概括收尾,回应论点。
【再评】本提纲经过修改后,论点的表述就比较明确了,“追求时尚敢为人先”;论据进行了替换,较前文明确了,而且还考虑了切入角度;全文三大段,也属基本合理。但是构思还不周密:开头提出论点,未曾考虑如何提出;下文“展开论述”,未曾说明如何承接上文进行展开;三个论据之间如何弥合跨度,也未曾提及,总之还是有些粗疏,不尽完备。参照层级表,本提纲定为B级。
前后提纲的比较就是强调了一个时常为人所忽略的环节——简纲的修改。文章完成之后固然需要修改,那是成文后的修改,好比是孩子出生之后的教育。而许多学生写作议论文的问题往往出在“酝酿、构思”之际——“胚胎期”。“胚胎期”的生成通常是一个不可逆过程,“酝酿、构思”是文章的孕育阶段,此际需要的是思考,沉下心来,细细推敲,澄涤思维的混沌状态,惟其如此,对标准的把握才有清晰度。《文心雕龙·神思》:“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此番言论虽然并非完全针对议论文而言,但是就文章的“思路”来说,其道理是相通的。在“茅塞将开未开”“枢机未通”,“关键将塞,神有遁心”之际,沉心虚静,易于理出起承转合的头绪,进行比较、分析、修改、校正,检核达成度,因此我们认为,“级表”显示实施步骤,目的在于使确立论点、搜集论据、排列论证,安排结构,由模糊逐渐清晰,由无序转向有序,由分散进入集中,进而完成谋篇布局,为以后的开掘、深化构建框架,再则,也是使见到文题,勃然心动,急于求成的心态得到“受挫历练”,形成习作“早期成熟”。
总之,无论是显示能见度,还是提高清晰度,都是努力使感觉层面的教学逐渐理性化的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初始阶段即养成良好习惯,以期逐渐达成《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常州市戚墅堰区教育文体局;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