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232

[ 陈浩 文选 ]   

刘邦和项羽的眼泪

◇ 陈浩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高祖本纪》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
  两个不读书的人,都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并且都“泣数行下”,其情真挚感人。但他们究竟为何而哭,则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
  首先看他们当时所处的境况。刘邦是当上皇帝后风光回乡,项羽则是处于楚汉相争的末期,战争即将失败,他年轻的生命即将结束。其次,我们看两首诗的内容。刘邦是在感叹:自己挣下了如此庞大的一份家业,如今风光回乡,其情怀不可谓不雄壮。另一方面,他又流露出了自己作为君主的担忧和渴求,希望为国家为自己的江山招纳更多的有用之才。项羽,则是在生命的末路发出了自己的一声悲叹:如此英雄的我却时运不济,居然落得如此结局。对人世、对功名有太多的留恋,但为了尊严,一切都可以舍去。唯有自己心爱的宝马和美人,却是念念不忘的。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呢?一句无力的感叹,打动了无数的女儿心。
  对于项羽的流泪,我们都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西楚霸王一生英雄,却终究不脱儿女情长。想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称霸天下;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那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现在却败于一个无赖老儿之手,其中的屈辱、愤恨、不解、无奈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再强大的霸王也终究无法越过自己内心深处的这道坎。更何况,身边还有个如花似玉、不离不弃的虞姬,曾经坑杀数十万俘虏而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霸王,看着无助的爱妾,心里那根最柔软的弦也被触动了。
  “物以稀为贵。”项王大概是绝少流泪的,而恰恰是这珍贵的男儿泪更让人心碎,心碎到可以忘记他的一切错误、一切失败乃至一切罪恶。在我们的心中,那个傲视群雄的西楚霸王在乌江边留下了一个年轻而又沧凉的背影……
  而刘邦呢,他为何流泪?在我们看来,此时此刻,是他一辈子最辉煌最得意的时候,而本就是一个酒色之徒的刘邦,此时应该大碗喝酒纵情享受才是。然而,已经五十多岁的刘邦却流下了数行老泪,动人心魄。此时,这个帝王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他本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小混混,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过着荒唐而又逍遥自在的生活。他有不凡的志向,但仅仅是不想和周围的人们一样辛劳耕作。他曾经见过秦始皇,那样的威仪让他叹息不已。“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叹息中,有对现状的不满,对权力的渴望,但更多的是羡慕,流露着浓浓的酸味。他压根儿都没想过,有一天会“取而代之”,成为一个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我们总是对这样的事实很感兴趣:刘邦这样的人竟然成功了,推翻了秦朝,打败了项羽,当上皇帝,开创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许多人一直在探究,穷尽自己的智慧和经历,试图找出刘邦的人生秘诀。但我们是否关心过,从一个小混混到一代开国大帝,要走过多少路?要经历多少艰辛和磨难?而且,他从来没想过要走这条路。
  有人说,刘邦的这些泪水是他一生戎马征尘后的胜利者的夕阳返照,内心中有着深深的悲凉之意。的确,走到这最后的岁月,他付出了太多,甚至落下了千古骂名,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命运这只大手驱赶的结果。我想,在刘邦最后的岁月,他一定特别怀念在沛县的快乐时光,如果上天让他再活一次的话,他肯定再也不愿意走这条路,哪怕给他再多的财富,再多的美女。
  帝王,从来就是一个残酷的职业。当一个人自称“朕”的时候,他就注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刘邦的泪水,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解吧。
  
  (常州市新北区北郊中学;213032)

刘邦和项羽的眼泪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