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暗夜里,一切都被黑暗吞噬。黑夜以为它能永远这样统治下去,万物也不知如何才能挣脱着无边的黑夜。这时一根小木柱点燃了自己。他发出的光一定是很微弱的,以致遭到了黑夜的嘲笑。但是,这最初的、微弱的光,却是黎明的第一抹晨曦。在黑夜里生活着的万千木柱,正是从这里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当他们效法着那根小木柱一齐抗争时,夜的统治便结束了。在“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中,我们所解读到的文天祥、屈原、十二月党人、林肯等不都是那根自燃其身的小木柱吗?
“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烈士的抉择”,第二板块为“底层的光芒”,第三板块则是“殉道者之歌”。在“烈士的抉择”这一板块中,我们将品读到“丹心永垂,回肠荡气”的《指南录后序》,将品读到《古文观止》的压卷之作《五人墓碑记》。在文天祥的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的慨叹中我们听到了元人的马蹄在月光下呼啸,看到了火光在呻吟中蔓延,听到了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吟哦,看到了气节坦荡的文天祥在元营“抗辞慷慨”的身影。在“境界危恶,层见错出”的血与火中,“誓不与贼俱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人永远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世界上有许多恶势力,听听都很可怕,看看也着实厉害,谁也不敢惹他们,于是恶势力更加猖獗,不可一世。但是你若手中有剑,心中有胆,较量一下,照样是邪不胜正。对于胆怯的灵魂,邪恶永远是不可战胜的。但是对于勇敢者呢?长眠于魏忠贤生祠废基上的苏州五义士就是个榜样。“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照理说,缙绅饱受诗书之训,“不易其志”本该不是难事,而环视国内,邪恶强压下胆怯的灵魂处处可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五位“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匹夫却“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死神临近,也拒绝悲哀。“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寥寥三十多字,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这些“真的猛士”将永远像高山一样巍峨耸立。时间对他们来说绝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
在第三板块“殉道者之歌”中,将诵读到屈原“逸响伟辞,震古烁今”的《离骚》,将吟诵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将品读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的沉痛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读着这些使人荡气回肠的诗篇,遐想前人曾经历的情境,金属的撞击声,铿锵的英雄气概涤荡着人们的胸怀。在《离骚》中,诗人的情绪如瀑布山洪般奔泻跌宕,我们仿佛能听到被压抑的灵魂在呐喊。“帝高阳之苗裔兮”,诗人出生高贵、降生奇瑞,又有“内美”和“修能”,然而诗人虽怀有一腔报国热忱,无奈“美人”不识。于是在诗句中,狂热后的惊醒、痛苦和失落,交织成混沌的雾障,在天地间回旋。然而在混沌中,又不时有闪电划破黑幕,诗人以昂扬的斗志发出呼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呼喊似隐隐雷声伴随屈原在天地间行走千年!同样以手持火炬毅然前行的姿态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还有“十二月党人”,还有林肯。俄国历史上的“十二月党人”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虽遭血腥屠杀和流放,依旧不改初衷,“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他们不就是那根自燃其身的小木柱吗?他们以寻求真理的勇气、拯救众生的胸怀、牺牲自我的精神,自觉担当起了以先觉觉后觉的重任。诗人普希金以斗争后继者的身份宣言:“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绝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也正如普希金预言的那样,在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更多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身体力行,终于换来了人民的觉醒,社会改革的洪流终于推翻了沙皇的专制。当夜的统治结束,当航船胜利到达目的地,在一片欢呼声中,船长却倒下了。诗人借助这样一种想象的场面,纵情歌颂林肯的伟大功业和献身精神。“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拆下肋骨当火把的人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敬重。诗人甚至深情地喊出了“船长,亲爱的父亲哟”。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在历史的苍穹中放射光芒!
平庸与杰出的差别,或许不在于外在的荣辱,而是在于有没有趋向理想与完美的内在信念和毅力。在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中,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就从不同侧面显示了这一点。小小的蜘蛛,用细细的丝线,织出了坚韧的生命故事。而在小说《品质》中,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对良知的坚守,表现出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的确,贫穷有时会逼出许多的不善良,但贫穷里却常常也有温情和安详。在散文《老王》中,杨绛就以平淡似水的笔调,写出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住在“塌败的小屋”中,自身生计也成问题的人力车夫老王,却还在关心着别人。这样的精神也同样很可贵。历史能朝着人类的意愿发展,是伟人和普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无数平凡的人也是一根根自燃其身的小木柱!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经这样写道:“文学是语言的,但语言只是散开的珠子;文学更是感觉和心神的,轻轻的呼吸,澎湃的呼吸,才使那连接的语言有了可靠和真实的意思。”这呼吸应该就是来自作家灵魂深处的真实呼吸。因此,我们在解读作品之前,还应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作品背后的作者。唯有了解了屈原的生平,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中所流露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忧虑;唯有了解了普希金的思想,我们才能理解诗人不仅是在用诗鼓舞战友的斗志,其实也是在激励自己;唯有了解了杨绛的经历,我们才能明白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内涵!大师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又借助文字用适当的表现方式,把心中的愤怒、焦灼、困惑、爱恨都宣泄出来。而这些作品对于那些萎靡不振、沮丧悲观的灵魂,应该是一帖良药吧!我想这应该也是“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名称的内涵所在。
(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