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入职场体验人情冷暖,我几乎快要遗忘了社会竞争的残酷,以为自己真的就此沉浸到自由自我的世界里,过着散漫的人生。近段时间遭遇的一些事,把我拉回了现实,叫我好生思考了一番。
前不久由于导师在教学计划上的要求,我到了一个政府部门里实习几个月。一入报到流程,我就被小吏的架子给镇住了。先是以傲慢的态度应付着我的到来,紧接着又挥摆着手拒绝了我对于某技术性问题的咨询,好不容易把手续办妥,小吏又对我微微一笑,“那个,新来的实习生,去把水烧一下。”最后,临走让我顺带把门口的垃圾拎走。
早知道“架子”这个词,“摆架子”、“端架子”,我可是真切地体会到了“架子产品”给朴实的老百姓,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起上司、领导的架子,几乎所有职场官场的人都深有体会。在社会上甚至流传着一种“潜”意识,认为没有架子的领导就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架子大”“官气足”已经成为普罗大众对领导,尤其是对政府部门领导的一种普遍认识。想起“俯首甘为孺子牛”,想起“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我们就不禁想问一问“架子领导”们,端着沉甸甸的架子,您如何为人民排难解忧?
健全人民民主体系,思想上就要求领导们放下“架子”,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里。在管理政务上面,孔子崇尚“尊五类,屏四恶”。“五类”就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是说当领导的人,处在高位坦然矜持却不骄纵,有威武庄严的气质却没有凶猛的性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真心得民心”,真正实现“惠民”与“利民”。
圣贤之人“亲民”,民必拥之。人民的好总理温家宝同志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不顾余震的威胁用最快的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给灾区的百姓带去安慰和鼓励,这样的“父母官”才会被人民永远的拥戴,永远的尊敬。
老子《道德经》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他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虚怀若谷,通过修身而达到成功的巅峰。奋发图强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能在别人面前穿上“皇帝的新装”,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的骨气,是融于精神,融于生命里的,摒弃虚荣、名利的架子,用那一股子“拼”劲儿,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才能让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架子真正地硬起来。
张竹君,西南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