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儿童早教应该重视“非认知能力”
王 乐
“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10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海克曼(Jamesj·Heckman)教授没有大谈经济问题,谈的却是早教的投入对将来的影响。
不过,他也用他在美国多年来的研究结果提醒中国家长:不要过度投资“认知能力”,即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技能,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营养过剩,而忽略“非认知能力”(情感、社会适应性、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因为这将会使这一代儿童在成年后,遭遇各类现实问题。
在过去30年中,即便是在美国,上大学并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数量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可是,中学生的辍学率也提高了,既不上学、也不工作的人群也开始增多。这是海克曼教授调查的结果。而且在英国和美国,20%的劳动力人群识读能力非常低下,甚至连药瓶上的服药说明都无法看懂。相同的问题,正在很多国家出现。这似乎与早期教育这个越来越庞大而丰富的市场并不相符。
通过调查后,海克曼发现,在儿童早期尽早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尽早进行教育干预,确实会比这些儿童成年后出现犯罪、青少年怀孕、肥胖、中学辍学、健康不良等问题后再干预要高效。可是这些教育干预并不是教他们知识,恰好相反,是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多数青少年不良现象都与个体在社会生中的“非认知能力”低下相关。
“现在,我们所有人一提到能力,都集中在‘认知能力’。比如,通过诸如智商(IQ)测试、能力测验等,来判断一个孩子的水平——‘认知能力’被认为是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据介绍,在美国同样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口号和与之匹配的教育项目,而其实质就是关注测试分数,并不是关注诸如社会情感能力、心理与生理健康、持续性动力、注意力、自信等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和成年后在社会中成功的因素。
“人们花很大功夫,帮助孩子们获取高分,尤其在那些测试认知能力的测试中。但‘认知能力’在成人社会生活中,真的这么有用吗?”海克曼教授举例说,一些参加完学校通用水平测试、并过关或取得不错成绩的孩子,仍可能在接下去的学业生活中辍学。有些被认为很聪明的考生,却缺乏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更有一些随后参军的学生,被军队认为缺乏纪律性以及太过冷暴力……“我们发现,在很早的时候,在认知能力方面,儿童就很明显地被测试出了优势与弱势的能力差距。”
海克曼教授表示,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确实都非常重要,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却都与“非认知能力”正相关;而早期干预如果足够早,提高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将在社会情感和健康等方面,培育起重要的能力。
(选自《文汇报》)
1.下列关于“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区别,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对儿童认知能力投资过大,需要加大对非认知能力的投资。
B.对儿童来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比认知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C.认知能力是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技能,非认知能力是指情感、社会适应性、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D.认知能力或者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忽略,都会使儿童在成年之后,遭遇各种现实问题。
2.下列关于“非认知能力”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30年中,人类没有对儿童进行“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B.在儿童早期尽早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教他们知识,确实会比这些儿童成年后出现犯罪、青少年怀孕、肥胖等问题后再干预要高效。
C.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他的非认知能力也很高。
D.如果早期干预足够早,培养儿童“非认知能力”,将避免很多社会问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的“认知能力”曾被高估。
B.青少年所有的不良现象都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非认知能力”低下有关。
C.在儿童早期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取得的成效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了他们的非认知能力。
D.忽略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将会使儿童在成年后,遭遇各种现实问题。
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诸如社会情感能力,心理与生理健康、持续性动力、注意力来判断一个孩子的水平——“非认知能力”是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B.只要尽早提高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就能避免他们遭遇所有的社会问题。
C.凡是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他们的非认知能力就弱。
D.社会情感能力强、持续性动力好、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将在成人社会中拥有更多的优势。
二.阅读这篇散文,完成第5-8题。(共28分)
逃 离
安 宁
一直都想要出逃。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总觉得世界很大,而自己那么渺小。于是我要计划一场浪漫奔放的出逃,来让所有人突然间想起我的存在。我要悄无声息地溜出充斥着父母争吵的庭院,我的书包里没有书和文具,只有我收藏的糖纸,花火,泥人,知了壳。我带着它们,飞奔出小巷,避开有人行走的大道,沿着人家的一排排房子,穿越河沟与树林,走上那条通往外面世界的残破的公路。
我会不回头地走到再也看不见小镇的炊烟,或者听不见那里沸腾的人语。父母当然追不上我,他们的车子速度再快,却与我出逃的方向,背道而驰。所以我不会再惧怕他们的吼叫,呵斥,甚至是巴掌。也不担心父亲会从天而降,站在我的面前,将我的去路蛮横拦住。我漫无目的地前进,却不会觉得内心惶恐。那一刻,我是个没有人能够阻挡威慑的勇敢的孩子。
可是这样的计划,却总是被人一次次近乎粗暴地干涉或者消灭。曾经因为考试没有拿到父母期待的奖品,我在他们的讽刺中逃出家门。可是不过走了有十分钟,镇上一个多嘴的女人就飞到我们家去告状,说看到形迹可疑的我,正穿越大片的麦田,朝东南方向而去。父亲即刻跳上车子,呼啸着冲我的方向飞奔。我远远地看到他一脸的狰狞,嘴里气势汹汹地骂着什么,心里便知道这次又逃不掉了,除了羞耻地举手朝大人们投降,我根本无路可去。
后来,我终于凭借着读书,逃出了小城。我以为自己会在城市里自由穿梭来往,不再有想要出逃的欲望。可是,我发现城市依然不是心灵的家园,这里有车水马龙,有高楼大厦,有疯狂物欲,却唯独没有灵魂栖息的一小片绿荫。我记得那时的自己,一次次逃出城市,独自去乡村旅行。我任由自己的灵魂,放逐在山野,犹如一只飞出笼子的鸟儿。我享受这样的孤单,并不希望任何人来扰。
可是依然不能如愿。我要拿毕业证书,要寻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要找一个有本事的男人嫁掉,要有一个以平方米来计算价值的房子,要以车代步,要为了所谓的社会地位,拼命地向上走。而所有的这些,都不允许我选择出逃。
有一天,我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看见一群人围攻一只跌撞飞行的金丝雀。那是一只据说名贵的鸟儿,不知是被哪个粗心的主人,无意中打开了笼子,于是它忽然与我一样,向往起那片一直透过笼子无聊观望的蓝天,并撞开主人的手,啪一下飞向了梦想中的自由的天空。但它很快遭遇了一场风雨,失掉了继续飞行的力气,而后又路过许多人家窗台上曾经与它一样衣食无忧的同类,它们皆嘲笑它说:瞧那个特立独行的家伙,它以为自己是什么呢,勇猛的雄鹰还是不值钱的山雀?不过是个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金丝雀罢了!
它起初还坚持着不输掉那点坚强与气节,要将出逃持续到底,直至自己变成一只翱翔的山鹰。可是还没有等它完全逃出这一片喧嚣嘈杂的城市,它就被那些认出它的世俗价值的人类,给兴奋地驱赶着,追捕着,喊叫着。它飞上了电线,却发现电线在大风中摇晃。它站在某个写字楼的窗台上,却被人猛地推开窗户,撞了出去。它想要飞出人的吵嚷,却发现那几乎是一片无处逃脱的声音的海洋。慌乱之中,它撞在一棵树上,若不是有树干靠下来,它几乎毫无疑问会被人类再次捉住,放入笼中。
几天后,我路过那株长在城市中的寂寞的法桐,看到树干上,趴着一只金丝雀,我拿起树枝,试图驱赶它,可是它却丝毫不动。最后,我终于发现它已经奄奄一息,饿死在曾经向往的枝头。
那一刻。我走在城市拥挤的街头,去赶最后一班的公交回家。我的身体,因为一周来的劳累,已经疲惫到极点。除了想要睡觉,我没有了任何出逃的计划。
也就在那时,我知道自己与这只金丝雀一样,再也逃不掉了。
(摘自《散文》)
5.“我”为什么一直都要出逃?(6分)
答:
6.“我漫无目的地前进,却不会觉得内心惶恐。那一刻,我是个没有人能够阻挡威慑的勇敢的孩子。”这些语句透露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情?(6分)
答:
7.作者讲述金丝雀的故事有什么用意?(8分)
答:
8.作者为什么说“除了想要睡觉,我没有了任何出逃的计划”?(8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3题。(共40分)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赍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慈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王杲传》)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3分)
A.帝遣中官分守兰、靖。 遣:派遣
B.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故事:先例
C.总兵官顾寰以军民用敝。敝:穷困衰败
D.以诘户部,杲等引罪。 引:招致
10.下列各组,全都表明王杲体谅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3分)
①杲言穷边饥民,不宜设官累民
②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
③改投两年漕还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④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⑤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杲任户部右侍郎时,劝说皇帝不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或杭州督办织造业。
B.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王杲请求皇帝调拨十五万两白银。
C.皇帝通过改用银两折抵的人数超过了一半,非常吃惊,告诫王杲从今以后必须遵守祖上成法。
D.王杲死在雷州戍守的地方,后来皇帝发布诏书,恢复官职,享受祭葬的待遇。
12.给下列语句断句。(10分)
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慈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7分)
翻译:
②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7分)
翻译:
③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7分)
翻译: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15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到秋风一夜霜。
14.词的上片表达了作者辛弃疾怎样的人生情怀?
答:
15.这首词的题目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上片却未直接接触题目,请赏析作者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