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5期 ID: 136547

  

立足当代社会 拓展思辨空间

◇ 潘涌 王婷

  从2004年到2010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年,作文命题的设置在这七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由2004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到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再到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不难发现:一向以“诗意”、“哲思”著称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华丽“变身”,转而聚焦当下,体现了作文命题思路的微妙变化。先看看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是当今社会价值观、文化观的一种体现,注重引导考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作细致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举。这样,考生抛弃了脱离生活原生态的忸怩做作,尽可现身说法,发出自己朝气洋溢、富有深度且与众不同的声音。浙江高考作文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思考人生的这种转向,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命题形式:全命题作文低调现身,稳健中见功力
  放眼近几年全国卷和各自主命题省市的十八篇高考作文题,新材料作文“大行其道”。它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势于一身,以其张弛有度的灵活性而跃入命题者的视线。2010年新材料作文占到作文命题总数的9篇,与去年持平。而浙江高考作文“独善其身”,波澜不惊,从2004到2007年四年间一度顺应全国“话题作文”的大趋势,其间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问题备受争议,2008年转而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早在2005年就已出现的新材料作文,事隔四年,浙江才小试牛刀,而2010年并没有继续走新材料作文的路线,换之以稳健的命题作文的形式。可见,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样式并没有一味地追波逐流,而是以真正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为命题的最终要旨。由此,逐渐形成了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特色。
  与2009年福建卷高考作文“这也是一种”和湖北卷“站在的门口”这种新出现的作文题型——半命题作文相比,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篇给材料的全命题作文。这种命题样式,吸纳了材料作文中“材料”的妙用,真正区别于以往传统的命题作文,在各地自主命题省市的尝试和探索中已逐步发展为较成熟的作文题型。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的作文,从形式上看,以“材料+题目+要求”的方式呈现,通过提示语,在审题、选材上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与引导,降低了行文难度。此前传统的命题作文,往往题目前后没有提示语,只是干巴巴地提供作文题目,字面上的限制少,貌似宽松自由,实则难度更高,不仅缺少趣味性和新异感,题目的“干瘪”也给考生遗留了太多的迷雾与悬念。故而,这种传统的命题作文难免会对考生的立意、构思形成一定的阻隔。
  细读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显得平实自然,题目之前的提示语篇幅较长,消除了突兀之感。提示语部分从自然界的“反哺”推及至人类社会的“文化反哺”,字里行间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新生代力量在当今社会所获得的反哺能力,留心年轻人与父辈之间自然发生着的角色转换以及面对“转换”过程中随时引发的冲突又应如何换位……这都必然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将附着于青少年一代背后的某种认识和价值判断通过作文表达出来。通篇材料具体详实,为考生留下了可供探究的多维空间。有了这样一段提示性的材料,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好“文化反哺”和“角色转换”这些关键词的涵义,学生凭借自己学习经历和生活背景,就可以各自形成对这些关键词意义的不同感悟。因此,通过这则材料的呈现,考生比较容易找到写作的“抓手”,从个人熟悉的角度、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真实、独特的思考。
  二、命题内容:融入江浙人文特色,包蕴诸多“元素”
  一个作文题命制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形式的光鲜亮丽,还取决于内容所包蕴的广度和深度。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在内容上承继了历年作文命题的文化与思辨优势。最引人关注的是文题向学生生活延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察社会世相的意识,力求实现作文与生活、作文与人生的完满融合。作文命题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看点,在如下五个要素中得到细化。
  元素一:时代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确,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总是和着时代强音,闪耀着缤纷的社会生活色彩。2010年全国卷及其他省市的作文题都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以总理的教诲为指引,直接入题;江苏卷的“绿色生活”,与目前人们倡导的低碳、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又有所关联……浙江卷作文题也是将人们的关注视角带入到当下,回归至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来,引导学生直面“文化反哺”这种不可回避的时代现象。虽与全国卷及其他省市卷同样关注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象,但又略有不同。全国卷及其他省市卷中呈现出的一些命题,过分贴近时事,留下了给学生取巧的空隙。不可否认,充满时代意味的新鲜的命题材料,确实能够带动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关注时代风云、社会百态,但这一过程中的盲目性也同样不可小视:诸如只是浅显地表面关注而不作深度思考,大多将浅表见解付诸文中;由此,材料“撞车”时有发生,空泛而谈、鲜有新意。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启发在于: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聚焦热点的同时学会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做到明现象、晓根源,有个人独特、深沉的思考,进而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命题人需对作文命题中的材料进行精心打磨,在采撷当下热点之时,要使材料的内蕴顺乎学生的内心体验,要触动学生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情感真挚、富于感染力、蕴含思维厚度与高度的文章来。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就对这一点予以观照,关注时代但不是单薄地给出社会现象,而是结合现实中“文化反哺”的表现和“反哺”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给予悉心解读。如材料所阐释,我们身处的社会正经历着变革,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与传统的道德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伴随而来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也都发生相应的蜕变。让人们无法忽视的这一代新人,凭借自身的人生信念和青春力量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纷繁的文化挑战,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民族的还是世界的,他们都以其积极的生命热情投入其中,并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和内化。不容置疑,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的吸纳速度已大大超过了老一辈人的想象。在现今这样一个张扬个性才情、呼唤多元价值、拓宽文化认同的年代,青年人确实需要获得“角色”上的一个准确定位以及“角色转换”的内在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
  元素二:文化性
  回望七年来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目,富于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的共性都十分明显,成为历年命题的传统。2010年的作文定位于人类社会的“文化反哺”,探讨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与以往的“诗意”情怀相比,多添了几分理性。命题在顺应时代主题之时,依旧清晰可见渗透于其中的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