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7期 ID: 134584

[ 张金华 文选 ]   

浅谈教师的人生境界

◇ 张金华

  【摘 要】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而追求生命的境界,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教师需要有淡泊名利的情怀,需要克服浮躁心理;需要有奉献精神,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有慈悲之怀,需要有包容心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倾听 尊重 奉献 宽容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获益匪浅。在《生命的境界》一文中,肖教授说道: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生命的境界,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境界,《辞海》中有两种释义:(1)土地的界限;(2)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的情况。人生境界,顾名思义,就是人生所要达到的某种程度。它大都指精神领域,有高低之分。
  我国学界早有读书治学三境界之说,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用三首宋词的三种意境来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指治学者在智慧的汪洋中,寻觅和确立自己的追求方向,第二境界指治学者在确立方向后的苦苦追逐和煎熬,第三境界指治学者经过千辛万苦的磨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的追求。
  巴金老人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而活着”。当代教育家闫学也说:“无论如何,人只要还在活着,就不可避免地处在某一个人生境界之中。”教师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精神财富与年青一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者,是引导年青一代与有教养的人类进行对话的人。教师这种特有的职业身份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某种独特的色彩。那么教师对人生境界追求则更具有深层的意义。
  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现在就有的境界,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则是人需要努力达到的境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人要想提升自已的人生境界,需内炼素质,不断进取。
  教育是艺术,教师是教学艺术的缔造者,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境界。应该说,人生的境界就是教师追求的境界。
  有高尚人生境界的教师,能秉承师道、教泽绵延,能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是活的知识宝库,有春风化雨般的爱心、润物细无声的耐心,他既教书又育人,是学生的楷模。他尊重学生的个性、特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他既给学生“说话”的权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也给学生“梦”的权力,解放他们的大脑,使他们能想、敢想,更给学生创新的权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理解规律、发现真理,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崇高人生境界的教师会勤勉敬业,求真至善,对教学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让讲台成为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让校园变为弘扬个性充满创造的精神家园。教书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体验,我们要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享受快乐的过程,把热情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呢?
  一、懿德懿行 宁静致远
  懿德懿行即有教育意义的美好品德和美好行为。立志高远,才能成就人杰;敬修德行,方可建功立业。志高德厚,这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又是为人之最高境界。德为立校之本,德为做人之魂。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人,要不断塑造自身形象。教师的美好品德和良好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古人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用日臻完善的自身去感染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力争以真、善、美、勤等美好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悟出追求的目标和做人的道理。
  佛家修身养性讲一个“静”。教师要活出境界,同样需要一个“静”字。教师的收入是微薄的,教学的生涯是清苦的,而肩负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却是巨大的。你选择讲台时,也就选择了一颗心——一颗安于清贫、淡泊俭素、不求闻达的沉静心,用它让自己安静而专注,为内心减去很多功利和浮躁,让它沉入每一堂课,沉入每一本作业,沉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沉入整个教育事业中去;滴滴汗水,诚滋桃李;点点心血,勤育英才。
  二、润物无声 乐育英才
  教师是知识、文化和真理的传播者,是启迪心灵、开启心扉、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繁重任务,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有很高的人生境界。教师是直接从事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他们劳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前途。教师是魂系神圣的“两端”:一端是人类精神产品;一端是青少年的心灵。所以,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坚守清贫,这种献身精神,是为师之德的佳境!?摇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用家里的积蓄兴办学校,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回收旧书本。一切从零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她用柔弱的臂膀撑起责任,用无悔的青春诠释着奉献!
  三、慈悲为怀 有容乃大
  肖川教授在《望老师慈悲为怀》一文中指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更要关心孩子的现实生活处境。佛教有句名言:“感伤之情,慈悲为怀。”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留下一个一个温暖美好的记忆瞬间,这对于他们健康人格的成长和对于建设一个充满同情与关爱的社会是多么的重要!
  以人为本的三原则是真诚、倾听和尊重,这是教育的有效前提。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修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无论其大小,故泰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无疑,这是对宽容最生动、最直观的诠释。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试想:一个孩子,从6岁入学到18岁高中毕业,他人生的黄金时代就在学校度过,他健康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就在教师言行的点点滴滴中形成。做教师的能去计较孩子不成熟的个性行为吗?但宽容不是放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必须严正指出,毫不姑息。不应采取放纵、迁就的态度。
  其实,人生境界涉及的方面很多,还远远不止于这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去发现并加以修炼。只有有了较高的人生境界,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职业被人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作是启迪心灵之窗,播种太阳之光的天使,这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崇敬。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生命的付出,才有精神的回报!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二中。

浅谈教师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