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ID: 421512

  

索绪尔语言理论下的英汉词汇教学研究

◇ 代玉华

  摘要:“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学家, 他提出的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共时与历时、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等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英教学中,词汇及词汇学习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英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词汇时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但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中英词汇教学实践,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能力。
  关键词:索绪尔 语言学 词汇教学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学家,是公认的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法文)自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后,多次再版,并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所创建的理论使语言学步入现代期。在他之后的语言学基本上是以《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参照点的,是对索绪尔语言观和方法论的阐述、延伸、批评和发展。”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语言学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我国古代学者就做出过许多精辟阐述:章太炎《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何以言雀,其音错错也;何以言雅,其音呀呀也;何以言雁,其音暗暗也;何以言羊,言羊祥也。”此外,鸡、鹅、火等汉字也是模声得来的。它们都是名词,不是索绪尔说的拟声词、感叹词等。而许慎《说文解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记载也体现了模形说的观点。能指的选择在上古也许是任意的,但语言迫使人们选择了这个词,而不是其他的词。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起源是多元的。在符号开始形成的时候,人类的祖先可能尝试用各种物质性的手段充当能指,如语言、符号、结绳、刻痕、手势、体态、表情等来充当所指。语言学家还把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理据关系叫象似关系;而把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叫约定关系。其实,索绪尔早已有精辟论述:“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语言并不同社会大众商量,它所选择的所指不能用另外一个来代替。”
  词汇是组成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之一。“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词汇能力作为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水平的高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词汇教学,但因受语言任意学说的影响,词汇学习多强调反复机械记忆,不注重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使得词汇难记易忘,即便勉强记住也只知其义不会其用,最终导致词汇能力偏低,表现为词汇习得量小,词汇习得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已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此,国内外有关学者早有评论;1990年,英国学者H. Pierson在EFL杂志上撰文指出:“多数中国大学生虽然已受过14年的正规英语教育,许多人却还对读懂原文没有把握……他们的困难仅仅是由词汇引起的。”国内有关专家也感言:我国学生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写作实践、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大多由词汇能力差引起。由此可见,“在我国抓好了词汇教学就等于抓住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因此,有必要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能力。
  一、有关词汇的定义及特征
  (一)词汇的定义
  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语言学的历史上,对词的定义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由于词的定义难下,许多语言学家都尽量避开这一难题,有的人干脆不用“词”这一传统术语,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术语:word、vocabulary、lexicon、morpheme、sign等,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sign)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语言符号也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索绪尔的术语sign(符号)已被较多的人所接受。
  (二)词汇的特征
  索绪尔对“语言是一种分类命名集”的看法提出质疑,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概念为语言符号的内容,索绪尔把它称为符号所指,声音形象为语言符号的形式,索绪尔把它称为符号能指。这一见解提出了一切符号的基本原则,并揭示了语言符号的特点。而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密切:能指表达所指的内容,所指依靠能指表现出来。能指和所指就好比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索绪尔说:“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这似乎牵涉到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学者因此将索绪尔列为唯名论者,这似乎不妥。语言起源于命名,事物的命名都是任意的?恐怕也不尽然。
  语言是个符号体系,而词是语言中可以单独使用的、最小的音义组合单位,它的特点是“最小的”又是“可以单独使用的”音义组合单位。当然,它也具备语言符号的上述几个特征:一是统一性。词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无疑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所指的[tr:i ]和能指的“tree”。因此,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新单词时必须同时学习它的语音和语义,二者不可或缺。若我们记忆单词时,只注意掌握单词的意义,而不重视单词的发音,以后学成的势必是“哑巴英语”,即一种残缺的英语。这种现象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二是任意性。单词的语音与语义之间纯属任意,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非必然,如每种语言在表示“树”的概念时使用不同的语音:汉语用“shu”,法语用arbre,西班牙语用arbol等等。但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任意关系一经社会“同意”就带有强制性:中国人用“树”的概念只能用树“shu”,而英国人只能用“tree”,法国人只能用arbre。三是开放性。一般的符号体系都呈封闭型,即一个体系中的符号数目有限而且比较稳定。比如交通信号这个符号体系只有“红灯”、“黄灯”和“绿灯”三种符号。而一种语言的词汇则是一个具有很大活力的开放型符号体系。其数目随时都会有增减,谁也无法说清一种语言到底有多少个符号,任何一本词典都不可能收录一种语言的全部符号。因此,学习一种语言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另外,历史地看,符号之间的能指和所指内容会发生变化,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原因。   二、词汇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又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符号系统,因此必须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去研究语言。词汇是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体系,是语言中稳定性最差的一个领域。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演变等因素无时不对词汇的形态、词汇的意义产生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历时和共时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词汇。
  (一)词汇的共时性特征
  词汇的共时性是排除时间的干扰,只描写语言的静止状态,研究组成语言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词汇的共时研究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从说话人那里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一种语言现象在使用者头脑中存在的程度以决定它的现实性。共时语言学并不是研究同时存在的一切语言现象,而只是研究一种语言中的全部共存现象,包括方言或次方言。例如英语可分为地方方言(英国本土的各种方言)和社会方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对词汇作共时研究必须涉及到词的意义、词的形态、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各个方面。比如bear (熊;忍耐)、pupil(瞳孔;小学生)、sound(健全的;声音;探测;海峡)、ear(耳朵;穗)等等同形异义词。笔者认为,在学习和研究外语过程中,对词汇的共时研究要比历时研究更有实际意义,是掌握和运用词汇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词汇的历时性特征
  词汇的历时性指的是词汇在时间这根轴线上的动态变化,主要包括词源、词的演变史。如candidate(候选人)来自拉丁语,意思是“穿白衣的人”。原来在古罗马谋求官职的人总是穿着白袍子跟老百姓见面, candidate就有了“穿着白衣、谋求官职的人”的意思,现在把“穿着白衣的人”这个原始意义抛开了, candidate只指“谋求官职的人”。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简单地介绍它的发展过程,对英语词汇的全貌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便可以找到答案。
  词语共时性和历时性是语言客观存在的纵横交错的两个方面, 一个词或语言现象总是处在历时和共时的网络中才有意义,单独挑出来不考虑系统就没有意义。“一方面语言处在大众之中,同时又处在时间之中,谁也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理论上又使人们在声音材料观念中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
  三、词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特征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它们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然而,这种任意性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对词的所指和能指(形态和词义)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就不难发现,有不少词的词义是可以加以解释的,因为在它们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人们习惯上把这种能够解释词义的联系称为词的理据,这种联系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依据。Householder (1946)指出:英语中只有9%的词汇是完全任意的,绝大多数词汇是有理据的。词的理据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
  (一)语音理据
  词汇的语音理据包括语音直接理据和象征理据两个方面。一切拟声词都是模拟与它所指的事物有关的声音创造出来的, 拟声词是通过直接模仿自然原声而来,拟声词和其意义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如rumble, crash, crackle, bang ,gurgle, roar等。
  英语中有些词汇的某些字母组合在发音上与所指之间存在着近似的模仿或这些音素的联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特定含义的联想。如:sk-常指与表面的接触,如skate(溜冰), skin(表面,皮肤),skid(滑滚),scrape(磨擦),scratch(抓,挠),scour(擦亮)等。
  (二)形态理据
  形态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与书写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理据。英语是表音文字,其形态与意义的联系不像汉语等表义文字来得清晰,但英语中还是有一些词其词形和词义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理据,如:用delta表示“△”(取D字母词形与“△”相同。字母D的写法,在罗马以前是“△”。现代形态“D”是由“△”演化而来。又如T-shirt(T恤衫),mountain(山,取M象山),wave(波纹,取W的起伏如波纹), oral(口)等。
  (三)语义理据
  词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不管其怎样变化,词的最终含义与其本义之间总会有些联系,新的词义是在本义之上或引申或比喻而来,即新的词义可以从本义上推导出来,新词义的产生存在可以解释的理据。有时候,根据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解某个词表示某种意义的理据。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包括隐喻、转喻、类比等,它们各自表示词的形式和其意义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如英语词table是从拉丁语中借用过来的, table在拉丁语中为tabula,指“木板”,古代木板当桌子,因此使用table作为桌子的名称。
  四、索绪尔语言理论对于中英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才可以在各种学科的阅读中游刃有余,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意识能力和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词汇记忆大比拼
  根据我们上文所分析的词汇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大赛,比如,第一个学生说“虎虎生威”,第二个学生就接着说“威震八方”,……就这样一直接下去,没有接上来的同学就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派生词汇的接龙比赛;依据词汇的同根前缀相反的特征,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义词接对比赛……根据词汇的特征,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词汇教学的课堂中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这样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语言词汇的教学活动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词汇知识你说,我也说
  词汇有着任意性的特征,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根据这一背景,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这样的词汇,并明白这种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比如词语“红色”在汉语中是吉利的颜色,一般都和喜庆快乐有关,所以在中国的词语中有“红红火火”来形容生意昌隆,“花红柳绿”来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但是在英语文化中,红色则是代表鲜血,暴动和牺牲,所以西方国家的红色含有一种贬义的韵味,比如:“Red-handed”则是表示一个有罪的人,“red revenge”则是血腥报复的意思,所以,同样的词汇,在不同文化习惯的国家里有天壤之别。通过这样搜集词汇文化含义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具体含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结语
  本文作者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英词汇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词汇的生成、发展规律和特征,使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对学生的词汇教学,扩大学生的基本词汇量。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Edward Arnold,1972.
  [2]郑树棠,卫乃兴.关于大学英语课培养语言能力等情况的研究[J].外语界,1996(4).
  [3]张乃玲.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及其理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裴文,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前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5]刘富华,孙维张.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索绪尔语言理论下的英汉词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