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4期 ID: 420955

[ 刘畅 文选 ]   

中国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 刘畅

  摘要:文学创作是文化发展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的发展,都是源于本国文化的,文学创作的基础是文化,文学创作又可以对文化进行传承,因此中国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要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有更好的文学作品产生。本文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及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文化以及文学创作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学创作 相互影响
  引言
  文学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说来,文化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素材,但同时也制约了文学的表现以及发展,而文学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文化特征,文学创作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以及发扬,可以说,文化与文学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但也是相互促进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很和谐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渐渐演变到现代化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对我国的文学创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往往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状态,这主要是源于文化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渐渐作用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学、艺术等。因此,我国的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
  一、文化传统与民族寓言的交融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深刻,我国的文学创作包含了我国的很多民族,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的各个民族文学的一种集合。文学创作不仅是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也是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短短的九个字给一个人的一生指明了道路,“五四”时期,我国很多作家都把旧时的家庭当做是封建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对这种封建的体制进行批判,比如鲁迅、巴金等作家,都有类似的批评性文学作品。我国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几千年来的结果,三千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遭遇了很多的冲击以及震荡,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深刻,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上,对中国人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支配作用。比如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过程中,使用各种神话故事、寓言等对文学创作主题进行展示的情况较多,很多创作者受到古代文化传统的影响,会将文学的创作当做一种对社会情境进行反映的重要手段。古文字的使用,也更加强了传统文化对文学创造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诗人的创作,他们往往会借物抒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风光中,古文的使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诗词创作显得更有意境,表现力更强。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话文的出现,又使得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主旨鲜明。比如我国清末时期的很多文学创作,都将国破家亡当做创作的主题,创作了很多以传统家族为叙述视角的文学作品,比如《京华烟云》《四世同堂》等,都将家族放在外族入侵、战事纷乱的时代,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家族精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些文学创作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的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民族性是很多文学创作中表现的主旨,民族性主要依附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比如包柏漪的小说《春月》,以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将两个大家族一共四代人的风风雨雨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个人与民族命运之间的交织体现得十分深刻,最后整个作品就得到了升华,不仅是两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一幅有关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的画卷,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对读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现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经过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文化与文学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文化背景下,文学创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困境也越来越多。具体说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文学经历了文革的压制开始,文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工具,在文革之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以及很大的改观,也有走向世界的愿望,希望能够实现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发展。现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十分深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写作题材通俗化
  白话文的出现,使得文字的表述更加通俗、清楚,通俗化的文学创作与通俗音乐一样,有一种更加接近群众的真实感。近年来,一些纯文学的文学作品在市场上明显受到冷落,而一些比较通俗的文学读物则渐渐受到青睐,成为人们眼中的一种重要精神食粮。读者之所以会对一些纯文学的东西冷落,主要是由于当前纯文学的东西缺少当代生活中鲜活的元素,比如江苏文艺出版社历时数年出版的6大册《池莉文集》,对池莉从1988年以前的所有作品都进行了收集以及出版,池莉之所以被大众认可,是因为她的作品很接近大众,对大众生活是一种很好的反映,对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以及日常生活都是一种很好的关注和反映,因此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好像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共鸣,因此具有更好的社会影响力。纵观现代很多文学作品可以看出,通俗化的题材以及创作方式,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二)表现对象日常化
  通俗化是当前文学创造的一个重要特征,日常化也不例外,日常化逐渐成为当前发展起来的一种写作倾向,这也与当前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日常化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写实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进行描写,日常生活已然成为文学叙事的主要对象和审美范畴,以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变。现代社会文化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文化,也是一种碎片形式的文化,日常化的写作则可以赋予文学一种平民主义的姿态和形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好处于一种转型阶段,这为日常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常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条件。在“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衰退的时候,日常化的写作表现出来的文化含义更加深刻,使得日常化写作的接受度更高。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常化写作也渐渐随着世俗化进程的文化节律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十分流行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跨越了很多的文体以及流派,同时,在叙事方式以及美学思想方面也对写作的走向进行了支配,文学中的日常化写作本质上是对日常人生庸常经验和世俗诉求的书写,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中的各种事件进行描述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日常化写作是文化转型时期世俗化进程及其消费主义文化思潮在文学中的回应和反映。   (三)写作个人化以及个性化
  现代化的文化是一种独立性的文化,人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在独立意识的影响下,文学创作也逐渐个性化、独立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个人化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并不是来自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更多的来自于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独立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的意识开始渐渐觉醒,一些具有新思想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要为自己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进行奋斗,因此女性个人主义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多的体现。当前,创作女性主义作品的作者,并不只是女性,也有一些男性作家,但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则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旨,个人化的创作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彰显了对人性的关怀,彰显了对“形而上学”的思考。
  (四)文学功能娱乐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消遣娱乐为本位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于文学创作的转型有很大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催生了市民阶层,也改变了文学的格局,使得现代文学创作的规模越来越大,也改变了现代文学的需求。现代文学的受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批具有独立意识以及独立人性的个体,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学的发展,创作者会以市场的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对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创作主旨进行改变,从而使得文学创作可以更好地切合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实现文学功能的娱乐化以及现代化。
  结语
  我国的文化发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文学创作又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是从文学创造的本质和内涵上产生影响的,因此从我国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学创作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逐渐成长为适应现代文化的一种新型的创作,比如现代的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性文学,反映了大众的生活,也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在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现代文化背景下,市场经济语境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语
  参考文献
  [1]刘占祥.儒家人伦之“道”、道家自然之“道”与中国古代文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温婷.试论艺术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7).
  [3]代云红.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来自西方文艺学视域中的理论思考及反省[J].文艺理论研究,2011(06).

中国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