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4期 ID: 420963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 赵卉卉

  摘要:福斯特是一个以“人文意识”著称的现代小说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就是体现其人文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在该作品中,福斯特通过对露西等人平凡生活的观照不仅再现了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境况,而且描绘了女性不甘于现状的心理状态和冲出牢笼的具体行动,并表达出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深切憧憬。
  关键词:女性意识 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引言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风格独特的一位作家,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只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但是依靠诗意纯净的语言和至高的艺术思想性,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捧为经典。在福斯特所有长篇小说中,1908年创作的第三部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无疑是一个最为欢快、最充满生命活力的小说。从整体上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没有什么起伏的故事情节、宏大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寓意,似乎显得平淡无奇,但福斯特还是从心底深爱着这部作品的,他在1908年写给友人的书信中说:“这本书没什么分量, 平淡无奇而且没什么意思。但是, 从外部来说, 对我而言这本书中的人物比我以前所创造的更有生命力。”福斯特所言的“更有生命力”主要指人物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意识,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是女性铸造完善人格的表达,而且是对英国传统男权社会的挑战和对抗。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想理论概述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但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自从短暂的母权制被推翻之后,女性便陷入了“遥遥无期”的“失声”阶段。在西方社会,女性一直被定格为“多余的肋骨”,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本思想的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特别是到了19世纪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进而演进成为一种社会运动。这一时期,在波伏娃等思想家的倡导下,女权主义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并且开始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女性主义文学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由于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文学问题,而且是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于是很快成为一个主流的文学思想。它以社会性别为研究出发点,从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妇女在历史、文化、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呼吁从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地位的复苏注入活力,让世界倾听女性内心声音的呼唤。其核心在于反对绝对的二元文化对立模式,颠覆传统的父权制社会,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争取女性权益,从而实现女性与男性在共同的社会里达到和谐的平衡状态。
  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意识解析
  福斯特成长在19世纪末,虽然当时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标杆,各种新生思想层出不穷,不少女性也开始走出“家庭牢笼”,过着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但是这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依然有大批女性还在扮演着“房中天使”的角色,尤其是心理层面还没有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即从整体上看女性不仅没有真正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而且依旧普遍处在男权社会的奴役下。作为时代亲历者,富有人文关怀意识的福斯特对深受不平等待遇的女性非常同情,希望女性能够勇敢冲破界限,做“真正的自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体系,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社会中,男性是社会的“主体”“统治者”“发明者”“做事者”,而女性则是按照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被塑造成“好看的、供人欣赏的、陈列用的、供赞美吹嘘”的“花瓶”“天使”“摆件”“顺从者”等。小说中,塞西尔是一个出身英国中产阶级的模范青年,不仅具有英俊潇洒的外表和风度翩翩的举止,而且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涵养,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多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一切优秀的品质使其成为女性择选丈夫的一个“楷模”,她也就轻而易举地获取了露西一家的青睐,然而外表温文尔雅的塞西尔却拥有强烈的男权主义思想。在与露西交往的过程中,塞西尔时时刻刻都在想象着保护、领导、支配露西,尽管他的方式显得书生气十足。在塞西尔心中,露西就是一个需要他保护的中世纪淑女,而他自己则自然是高大威猛的中世纪骑士。实际上,塞西尔与露西之间的婚恋并不是爱情的真诚流露,只是塞西尔根深蒂固大男子主义的具体表达而已。当然,女性之所以能被塑造成“温顺矜持”的淑女形象,除了男性的直接“施压”之外,女性自身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强大的社会规约传统的影响下,当时英国的女性都在按照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去塑造女性形象。同样出身中产阶级的露西从小就被家庭训诫成为一个“集谦卑、柔顺、牺牲、忘我等品德于一身”的高雅女性,她整天被灌输“女人的使命是鼓励别人取得成就,而不是自己去取得成就”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露西已经被“培养”成了一个合乎社会风俗和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而且她也基本接受了“社会安排”。不过露西内心还是存在些许独立意识的,但遗憾的是起初她只是通过音乐来摆脱枯燥无味的生活,表达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很明显,露西对音乐的态度和对真实生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就像教区长毕比先生说的“要是哈尼切其小姐能对生活和弹琴采取同样的态度, 那会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为了心中尚未熄灭的“女性意识火焰”,露西选择去意大利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比她年长好多的表姐巴特利特小姐以监护人身份就像“鬼魅”一样如影随形,对露西的言行举止进行“无孔不入”的“指导调教”,而巴特利特纯粹是为了保持和维护露西的“淑女”形象,因为她早已经被社会传统“武装”成和露西母亲一样的“男权卫道士”。
  虽然在意大利之行中,露西大部分时间处在“督导”下,但她还是亲身体验了魅力多姿的意大利文化,不仅徜徉于体现人性自由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而且从“外表落魄,但内心浪漫”的意大利民众身上感受到了“真情”,从而激发对自我主体意识的追求。在意大利出于对宾馆房间景观的不满,露西对埃莫森父子热情主动的执意换房举动其实是认同和感谢的,但是初次外出不免不谙世事的露西却被表姐阻拦下来了,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不合时宜的,也不符合其身份的。而在单独外出游逛的途中,露西与乔治·埃莫森不期而遇,尽管表现出不喜欢乔治的样子,但却因为“照片沾血”事件与乔治内心有了初步碰撞,当然最让露西印象深刻的还是草丛中乔治对她的拥抱亲吻。那一瞬间,周围大片的紫罗兰就像飞泻的瀑布一样美丽,她似乎顿然感受了“美”的存在,但是巴特利特的突然现身打破了美好的景致。觉得“监护”失败的巴特利特直接取消了尚未完成的意大利之行,露西就这样带着遗憾回到了英国,而且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塞西尔完成了订婚。虽然露西没有反对与塞西尔在一起,但她对意大利短暂之行发生的事情还是历历在目。通过意大利之行,露西已经充分认识到意大利是一个“一个人只要愿意, 就可以得到平等的温暖, 就像人人都能享受阳光一样”的美好世界,而她决意要成为一个叛逆者,希望获得与她所爱的人同样的平等地位而不是追求更大居室的叛逆者,因为那才是她的心灵所属。在与塞西尔交往的过程中,露西会不时想起意大利旅途中马车夫随手采摘而真诚送给她的一束花以及车夫与情人驾车当众亲昵的举动,而当塞西尔连亲吻她都需要“征求同意”而且表现得“别别扭扭”时,露西自然会想起她与乔治在意大利短暂而永恒的拥抱。造化弄人的是,乔治与露西又一次见面了,又一次激发了露西隐藏已久的主体意识:她需要活出自我,寻求真爱。不管是别人的帮助启发也好,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也罢,坦诚直率的露西终于把真实想法告诉了“感情木讷”的塞西尔,从而取消了婚约和心爱的乔治走在了一起,这不仅是其个人爱情的胜利,也是女性向传统男权社会挑战的信号。
  结语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随着露西美满的结局而告一段落。概括而言,作为一个富有人文意识的现代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通过对主人公露西形象的塑造,再现了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群体的深切同情。如前所言,露西的爱情实际上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露西看清了他们所要维护的男权思想带来的人性异化的可笑性,更看穿了以塞西尔、伊格、巴特利特等人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本质。他们以维护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为自己的生活目的,却没想到正是由于对迂腐观念的盲从,使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与生机活力。他们在压迫、排斥不同思想与声音,极力维护所谓的习俗与传统的同时,无意识地被所要维护的东西所束缚。而这种使拥护它的人都被异化的男权思想又怎么会使那些像露西一样的人甘于继续受其控制与束缚呢?与此同时,乔治,这位长期以来被男权社会所排斥的年轻人,一举击败了公认的理想丈夫———塞西尔,成为这场爱情的胜利者。但是福斯特没有把笔触停留在揭露女性社会地位缺失的场面上,而是通过不露声色的情节和人物活动向男权社会发出了“柔中带刚”的挑战与攻击,从而体现了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渴望。语
  参考文献
  [1]马继伟.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婚姻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
  [2]董洪川.走出现代人困境:试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的蕴涵[J].重庆师院学报,2001(06).
  [3]曹献方,曹思思.长篇小说《霍华兹别墅》的象征艺术应用[J].语文建设,2014(24).
  [4]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张承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5]贾朝杰,张巍然.从福斯特的小说看作者对母亲的态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谢春丽.从历史编年体元小说视角解读《福楼拜的鹦鹉》[J].语文建设,2014(29).
  [7]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13.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