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4期 ID: 420962

[ 吕雪 文选 ]   

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女权主义特征解析

◇ 吕雪

  摘要:曼斯菲尔德虽然并不愿意将自己朦胧的女性意识上升到女权主义阶段,她依然在潜意识中通过对女性文学的道路探索,为现代社会中女性所受的身心伤害和生存危机而大声疾呼,从而在事实上带上了浓厚的女权主义特征。文章即从分析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其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其相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寻找曼斯菲尔德小说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以让人们对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反映出的女权主义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出生于新西兰的著名短篇小说家,她并不像同时代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那样撰写女权主义理论,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利用女性作品的方式发出女性的声音。但是,曼斯菲尔德并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甚至抵触对其作品的女权主义定义。但事实上,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的抗争,以及对女性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乃至其以女性的角度观察世界的独特女性写作方式都显示出其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怀。虽然其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这种朦胧的女性意识上升到女权主义阶段,她依然在潜意识中通过对女性文学的道路探索,为现代社会中女性所受的身心伤害和生存危机而大声疾呼。[1]
  一、曼斯菲尔德小说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与其具体的人生经历相适应,其女权主义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的认知阶段到逐渐觉醒的反思阶段直到最后的反抗阶段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曼斯菲尔德的相关作品中都有着相应的反映,并形成了其不同时期小说的独有特征。
  (一)对女性苦难的认知阶段,女权主义的萌芽阶段
  这一类作品主要产生于曼斯菲尔德的早期创作年代,其并不明白女权主义意味着什么,只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触对女性在现实中的痛苦境况进行相应的描述。作品中的主角多为与她早年一样的为生存而奋斗,在困难中挣扎的女子。这些作品包括《一杯茶》《求职女》《罗莎蓓儿惊梦记》《巴克大妈的一生》《莫斯小姐的一天》《女主人的财身女仆》等。这些作品最大的特征是其仅仅对女性在现实中的无奈进行描述,作品并不否定这些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力图在淡淡的哀伤和自我安慰中反映女性的苦难。
  在《莫斯小姐的一天》一文中,莫斯小姐为生计所迫,整天忙碌求职,却一直没有任何结果。房东太太发现其连房租都交不起的时候,要求她必须尽快交付所欠租金,否则将不再让她继续在那里租住。她之后继续在外面寻找就业机会,但依然一无所获。在惶急无助的情况下,她走进了一家咖啡馆,很快就有一位看起来不错的绅士同其搭讪,并将其当作妓女带其离开了咖啡馆。此文中莫斯小姐遭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文中出现的人物,莫斯小姐、房东太太、绅士看起来都没有错误,那莫斯小姐的遭遇为什么那么令人同情呢?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巴克大妈的一生》,描绘的则是一位普通老妇人一生悲惨的遭遇。她自从懂事后即努力工作,力图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但现实却事与愿违,不幸接二连三地发生。其丈夫在还算年青的时候即已亡故,留下七个儿子。而其儿子在其后的岁月中也逐一夭亡,甚至最后连唯一的孙子也离她而去。她的一生是如此地多灾多难而令人绝望,她甚至不敢大声地哭出来,因为这会影响到其他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是简单地将巴克大妈悲剧性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同《莫斯小姐的一天》一样,在这里找不到应当负责的坏人,令人同情的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巴克大妈凄惨的遭遇。
  (二)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女权主义的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创作于曼斯菲尔德经历了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反映的多为中产阶级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其主要的代表作有《幸福》《鸽子先生》《起风了》和《夫人》《花园茶会》《陌生人》《布雷亨马彻夫人参加婚礼》等。第二阶段作品最大的特征,是其不再像第一阶段作品那样,仅仅对女性不幸的生活经历进行简单的生活现象的描述,二是逐渐开始探索女性的内心精神世界,标志着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进入女权主义的反思阶段。
  《幸福》是曼斯菲尔德这一阶段最有名的代表,这部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贝莎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到最终希望彻底破灭的过程的详细描述,对社会中女性情感被无情摧残的现实进行了控诉。贝莎是一位过了而立之年的少妇,对生活饱含梦幻和激情,幸福的火焰在其心头燃烧。当她整天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之中时,却发现原来自己的丈夫同自己的朋友有染,顿时冰冷的失望和痛苦浇灭了内心的幸福的火焰。贝莎在这篇文章里面不再是第一阶段里曼斯菲尔德笔下没有思想的可怜的女性形象,而是有着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但是却成为男性不忠行为的受害者。[2]
  而在《布雷亨马彻夫人参加婚礼》一文中,主角布雷亨马彻夫人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他不得不在照看五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她的丈夫对她态度粗鲁,时不时命令她干这干那。布雷亨马彻夫人对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已经麻木且习惯,根本没有任何抱怨和反抗。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布雷亨马彻夫人不幸生活的描述,显示出其对传统家庭主妇悲惨命运的反思。
  (三)反抗阶段
  如果说曼斯菲尔德在前两阶段注重于对女性生活苦难人生的描述和其产生原因的反思,在这一阶段,曼斯菲尔德作品最大的特征则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开始将其女性的反抗意识上升为实在的反抗行动。曼斯菲尔德女权主义反抗阶段的代表作是《陌生人》和《时髦婚姻》两部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均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的态度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女性反抗思想的不理解。
  《陌生人》一文以哈蒙德先生去码头迎接外出旅行的妻子琴纳的过程作为文章的主线。哈蒙德先生对待久别重逢的妻子时,有着等待时的急躁、见面后的激动,但是当听到有男旅客死在妻子怀里时,却是完全不能理解的痛苦。妻子琴纳具有大方、自信、主动等现代女性应有的一切优点。所以能坦然告诉丈夫,有一位男旅客心脏病发作死在自己怀里。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琴纳已经做好了与男权主义抗争的准备。[3]

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女权主义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