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4期 ID: 420971

  

象征主义文学视角下对艾略特《情歌》的解读

◇ 丹阳

  摘要:象征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的中叶,很多知识分子对传统的统治也开始失望、怀疑、否定,使得传统的理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表现了这种社会心态和作家的心理特征。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对阶级统治下的社会形态的反映。《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文中简称《情歌》)是艾略特早期比较著名的作品,主要描写的是上流社会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诗中的矛盾心理,本文从象征主义视角对《情歌》进行解读。
  关键词:象征主义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文学手法
  引言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这种文学模式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在二十世纪初就由其诞生地法国发展普及到欧美的各个国家,逐渐成为一种范围比较广泛的文学流派,这种文学的核心思潮就是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使用对比、联想、暗示、烘托等方法进行创作。艾略特是一位杰出的象征主义文学代表者,《情歌》《荒原》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情歌》进行解读,了解艾略特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一、象征主义的概述
  象征主义诗歌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象征主义诗歌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期,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主要有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等;另一个阶段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涵盖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这个时期的象征主义诗歌代表有瓦雷里、叶芝、艾略特。
  是的,您将如此,哦优美之女王,
  领过临终圣礼之后,
  当您步入草底和花下的辰光,
  在累累白骨间腐朽。
  ——波德莱尔《恶之花》
  象征主义创作手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对心灵的状况进行象征。在文学表达过程中,象征指的是利用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进行表述,一般是利用具体的东西对非具体的东西进行表述,利用实际的东西对抽象的东西进行表述。比如在这首诗歌中,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爬楼梯,爬楼梯本来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动作,但是爬楼梯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在上升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的过程。第二,象征主义在对人的情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强调了一种感应及通灵的感觉,具有象征主义情怀的诗人一般都认为各种感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人的感官受到一定的刺激之后,往往就可以产生很多种感觉以及体验,为了对这种感觉以及体验进行描绘和表述,就需要利用象征主义手法,因为人的思想和感觉在很多时候都是虚无缥缈的,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往往需要被具象化,也就是说要采用一种具体的事物对这种感觉进行描述,在文学上进行描写时,用一种感觉来描写另一种感觉,就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主义手法,比如用色彩与声音相对,用声音和气味相对进行描绘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象征主义手法。在艺术表现方面,象征主义作品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暗示、隐喻等手法。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但我们这次要解读评析的是他的《情歌》,无论是《荒原》还是《情歌》,艾略特作为一个伟大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要表达的东西不只是人们所理解的一种社会历史意义,他要表达的是他内心的不满和忧郁,这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一个精髓,即对内心世界的一个真实反映。
  二、对《情歌》的解读
  《情歌》是艾略特1915年的成名作,诗中用很多内心的独白表现出主人公对爱情既渴望但又比较害怕的矛盾心理,与现代人心里的空虚和怯懦比较吻合。
  (一)《情歌》的象征主义表现
  象征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这种表现手法想要表现的就是个人的内心感受,当前很多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种比较空洞和乏味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正确的表达手法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具体化,因此使得整个作品多比较空洞和乏味。在象征主义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暗示,暗示是象征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情歌》中,艾略特也应用了很多暗示的手法,来表现年轻人对待爱情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暗示在很多象征主义作品中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艾略特通过《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对象征主义文学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开始了自己象征主义文学之路。《情歌》作为艾略特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在其中使用了很多象征主义手法,这些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其实是作者情感的一种真挚体验,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外露出来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诗歌的字里行间都透露中典故、情景、事件,这些典故以及事件的运用,将作者的情感体现得更加强烈,也能将读者引入到诗歌中去。
  在创作过程中还使用了引用典故的手法,比如“唉,不要问,那是什么?让我们快点去作客。房间里女士们来来往往,谈论着米开朗基罗巨匠。”在这几行诗歌中,艾略特通过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进行引用,反映了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自卑、压抑和自嘲的心理。在运用典故的时候,也不是一种单纯性质的应用,更多的时候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意境,这种意境使得很多典故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改变,超越了原来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寓意。
  “我又怎么敢开口?……那些胳膊或围着肩巾,或横在案头。 那时候我该开口吗? 可是我怎么开始?”这几行诗句中也引用了其他的典故,暗示了女人的诱惑力与丑恶进行交融,使得主人公在感情方面的这种情感得到了压抑,得不到释放。
  “尽管我看见我的头(有一点秃了)用盘子端了进来,……我曾看到我伟大的时刻闪烁,……一句话,我有点害怕。” 这几句话是引用了《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的一个典故来表现主人公的渺小,从而折射出作者自己的一个心态,即自己就是十分渺小的,即使是死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情歌》开篇时有一段著名的引言,引用的但丁的《神曲》,艾略特把但丁的这段诗句用作《情歌》的序引中是很有深意的,暗示了普鲁弗洛克如同吉多一样,是生活在一个地狱相似的世界中,所以无论是爱情还是歌唱,都是和他没有关系的,这样的理念就与《情歌》的标题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情歌”本来是一种很美好的意境,但通过引言的反衬,体现了主人公的悲哀,也反映了艾略特内心的哀伤。在《情歌》中,作者通过了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如明喻、暗喻、借代等,为读者构造了一幅幅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入到作品中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象征主义文学视角下对艾略特《情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