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作文的教与学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实践比说教更重要,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能一以贯之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
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引导的方向、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动机、情趣和质量,就像一台晚会的导演一样,晚会不成功,导演肯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要承担主要责任。近年来,在高考、中考的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分值近乎半壁江山,而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在观念上却相对滞后,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主观上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有的老师甚至把作文课当作语文课的附庸产品,可有可无,学生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写作水平自然难以提高;二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缺乏钻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又自觉不自觉地将其沿袭下来。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作文教学更容易程式化。相当多的学生从开始学习写作一直到跨进高校大门,几乎都千篇一律地重复着一种机械运动,即“听读范文——习作——再听读范文——再习作”。这种机械运动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目前不少学生认为“作文如榨文”,事实上也是这样,老师作文题目一布置,有的学生是唉声叹气,有的学生是苦思冥想,有的学生是挠头搔耳,有的学生赶紧查找作文资料,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学窘境,我们教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千万不要一出问题就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推。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认真剖析自己、审视自己,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从而辟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教而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的一部分,是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的情感和作文之间发挥有效的桥梁作用,那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不无裨益的。长期以来,繁、难、偏、旧的语文课程内容,使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显得比较冷淡,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仅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毫无兴趣可言,结合到写作,许多学生几乎已经到了“害怕”写作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作文教学。比如新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要求强调了学生写作是一种个性的自由表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表达,所写的内容是没有束缚的情感表达,那他们的写作热情自然就会上来。许多老师可能指导学生写《我的烦恼》一文,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终于有机会“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是一种真情流露,是一种感情的自由表达;再比如有些学生可能成绩不太理想,作文水平也不是很高,但他们在写情书时,往往写得很好,甚至还很感人,这又为什么呢?因为这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个人感情生活化、真实化的反映。“新标准”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的个性自由表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作文教学的方法要注意变化。作文教学的方法理应是多元的、多维的,教师走进课堂,如果只把题目一公布,然后就把时间交给学生,这种简单的方式对学生来说可谓形同嚼蜡。课前我们就应当想想:怎样才能把作文课上得更有效果。比如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重写轻说”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不妨可以把“作文课”改为“说文课”。目前,在英美流行一种“头脑风暴”的作文训练形式。“头脑风暴”又叫思维风暴,通常由老师给出话题后,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人一组,每一组围绕话题做“思维风暴”的游戏。学生尽可能地敞开思维,想出一连串希望同学回答的问题,只要与话题有关,哪怕是稀奇古怪的、荒诞不经的想法都可以,这就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当列出一定数量的问题后,每组需要重新审视本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筛选,把问题的数量减少到五个左右,再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确定讨论题。然后围绕本组讨论题,学生开动脑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把握的内容,最终完成作文。其实这种方法与我们的“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但我们却很少把它运用到作文教学上。“把戏人人会做,但奥妙各有不同”,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多耍耍“花招”。
三、作文指导要实。一是要备好作文指导课。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指导作文的过程也需要循序渐进,备好课可以克服作文教学随意性毛病,现在许多学校都实现了循环教学,所以教师应当对几年中的作文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和目标,并注意细化、分解这一目标,这样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二是作文训练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一般的学校目前每周只安排了一次作文课,这其实很不够;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可能一周连一次学生作文训练都保证不了。假如一名体育运动员隔三差五地进行训练,而且达不到一定的训练强度,竞技场上怎么能取得好成绩?三是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要实在,不能泛泛而谈。有的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是“叙事清楚”、“中心较为突出”、“语言较优美”等空洞的话,这样的评语不仅不具体,而且学生不容易把握。比如说“语言优美”,我们就应该具体到某个句子或某个字词?只有具体的评语学生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倚船下篙。四是一定要提倡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让学生背诵四五篇优秀范文,学生走进考场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做法其实是对作文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无情摧残,它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动手、动口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思辨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助长这种不“实”之风。
对于如何指导作文教学,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我们做到既实事求是,又解放思想,既脚踏实地,又开拓创新,那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曲中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