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学多年,我一直对诗歌教学不以为然,认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不高,加之诗歌较之小说等文体不够通俗易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又不浓,因而,忽视了对诗歌教学的研究,在平时,我往往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
可前不久,我上了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在诗歌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气”,也改变了我对诗歌教学的狭隘认识,引发了我对诗歌教学的深层反思。
我在教授“诵读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时,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改变过去惯用的“读读”、“背背”、“概括主题”这“旧三部曲”,而换之以“读”(情感)——“品”(语言)——“说”(独特感受)这“新三部曲”来进行教学。这一改,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读与品”阶段,学生的表现平淡不奇。最后,我利用书后的联想练习题“乡愁是_______”来仿照一个句子,让学生展开联想,诗意地表达乡愁。学生好像忽然苏醒过来了,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将手举得高高的,课堂立刻活跃起来,热闹得很:
“乡愁是一只甜甜的月饼,嚼在嘴里越甜,越思念亲人!”
“乡愁是一次亲切的问候,传达着我小学的朋友对我的思念。”
“那你还不如改成我的‘乡愁是一个亲切的电话’,电话是亲切的,多有诗意啊!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用‘乡愁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线越长,情越深。”
“电话不流行了,还不如改成我的‘乡愁是一条及时的短信息’,在我想故乡好朋友的时候,他也及时地发了一条短信息,这样,感情不是更深吗?”
“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乡愁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乡愁是一本厚厚的同学录”、“乡愁是我门前的串场河”、“乡愁是轻盈的衣袖”、“乡愁是与你相对的窗”、“乡愁是那一步三回头的怅惘”、“乡愁是漂泊的云”、“乡愁是那座分别的桥”、“乡愁是被枫叶染红的日记”……
学生的发言,俨然是一首首优美的诗。那长长的电话线,不正是小诗人对故乡亲朋好友情深意长?那漂泊的云彩,不正是游子的心声?那分别的桥,不正是小诗人与家乡亲人难舍难分的离愁?那被枫叶染红的日记,不正是小诗人夜深人静时对好友的思念?一次偶然成功的仿句练习,竟然将学生平时的积累、潜在的联想能力以及创意挖掘出来,着实让人兴奋不已,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联想”在诗歌教学或者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我意识到,如果不对学生的这种创作热情好好地利用一番,那将会是一次不小的损失。于是我进一步要求学生打开思维,整合自己的“第一首诗”,星期五,我将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印发给学生,并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我骄傲,我是________》,要求学生仿照原诗,利用星期天创作一首诗。布置了作业后,我有点担心,由“仿句”到“仿诗”,这对于初中生来讲是不是难度太大了?但很快,学生诗作打消了我的疑虑,从这些作品来看,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
诗人周鹏说:我骄傲,我是一阵风,我是生于北国的一阵猛烈的风,我是飞向南国的一阵清凉的风,我看到许多许多的喜剧,我听到许多许多的悲剧,当我吹过树林,吹过夜空,或为其开心地大笑,或为其伤感的流泪。/雨教育我纯洁透明,雾教育我包容万物;条条光线,颗颗露珠,赋予我美的心灵。……我相信,相信明天,我将有更多的伙伴,与我一起吹绿大地,吹净心灵。
诗人李英杰说:我骄傲,我是一头牛,我是长在贫穷山村的一头牛……无论多么富贵,多么贫穷,我都将毫无怨言地为广大人民服务。在古老的传说或者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中,我都是正义的使者,见证爱情的月老,忠诚的化身……人民啊,有一天,我将死去,但我的梦仍在田野,仍在耕耘。
诗人朱宇浩说:我骄傲,我是一片蓝天,我可以包容一切,我并不像人们眼中那么遥远,其实,我离他们很近,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蓝天,我骄傲,我是一片蓝天,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我告诉井底之蛙,其实我并不小,当有烦恼朝天看时,我便用各种各样的云给他提示,我可以舞出火烧云那样的美景,在外飘泊的游入迷失方向时,我用北斗七星指引他安全回家,当有人航海远行时,我会加一把风,祝他一帆风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我,你的心有多人,我就有多大,心有多远,我就有多远。云和天,蝶和花,从来不需要说话,鱼和水,心和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诗人黄丹丹说:我骄傲,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我是生活在深深的泥土中的颗石头,我是生活在雨花台上的一颗多彩的石头,……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拥抱欢乐,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愿意为他们歌唱,和他们一起热情地生活。
学生的诗犹如无穷无尽的泉水,诗意的表达、富有童稚气息的诗句表达着当代中学生的心声,张扬着他们的个性。从效果上看,学生的作品不乏佳作。虽然这些诗还显得稚嫩,但却让学生第一次尝试着诗歌创作的快意,感受炼字、炼句的新奇,也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诗”的巨大威力。
通过“仿句”到“仿诗”这两堂教学案例,我认识到诗歌教学中从“联想”到“诗意的表达”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同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诗歌教学方面的不足,认识到过去忽视诗歌教学的狭隘。通过这两次偶然所得,我也真诚地呼吁:通过我的点滴反思,唤起教师对诗歌教学的重视,发挥诗歌应有的作用,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开展联想,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诗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文峰中学教研处]